1952年,一名班长因涉嫌贪污被判处死刑,毛主席知道后,让秘书徐海东去监狱给他传

优优谈过去 2025-06-27 11:36:03

1952年,一名班长因涉嫌贪污被判处死刑,毛主席知道后,让秘书徐海东去监狱给他传话:好死不如赖活! 1952年秋天,武汉看守所的一间牢房里,副部级干部王盛荣正面临死刑,这位58岁的老红军因为一批钨砂的处理问题,被扣上“贪污”的帽子。 事情要从当年的“三反”运动说起,王盛荣时任中南有色金属管理局局长,负责处理大冶矿区积压的2000吨钨砂。由于朝鲜战争期间国际禁运,这批战略物资无法按计划出口。 矿区工人几个月发不出工资,眼看就要断炊,王盛荣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将部分钨砂按市场价格在国内销售,用所得资金发放工人工资。这在当时的政策框架下确实存在程序上的问题。 有人举报王盛荣“倒卖国家物资牟利”。在“三反”运动的严厉背景下,专案组很快做出死刑判决。王盛荣的申辩没有得到采信,案件材料直接上报到了中央。 毛泽东看到报告后,对王盛荣这个名字很熟悉,他立即想起了20年前在江西的那次遭遇。1932年夏天,毛泽东在寻乌县调研时遭遇反动民团袭击,正是王盛荣带着警卫队及时赶到,将他从险境中救出。 当时王盛荣是共青团中央巡视员,正好路过寻乌送文件,听到枪声后,他立即判断出情况危急,带队冲过去支援。在那次突围中,王盛荣的左腿受了重伤,至今走路还有些跛。 毛泽东对周恩来说:“给红军送过巨款、救过我命的人,会为了这点钨砂去贪污?这事有蹊跷。”他要求立即重新调查。 复查小组很快发现,王盛荣处理钨砂的收入确实全部用于发放工人工资,账目清楚,没有个人侵占。但按照当时的法规,未经上级批准处理国家物资仍属违规行为。 案件陷入两难境地:从情理上说,王盛荣是为了解决实际困难;从法理上说,确实存在程序违规。最终,毛泽东通过徐海东大将传话给王盛荣:“好死不如赖活着。” 这句看似随意的俗语,实际上为王盛荣的命运划下了转折点,死刑改为有期徒刑,后又改为撤职降级,王盛荣被调到中南建筑工程局任副处长。 1957年,毛泽东视察湖北时突然问起王盛荣的近况,当时的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回答说,他在工地上做技术工作。毛泽东听后没有说话,但一个月后,王盛荣接到调令,出任湖北省冶金工业厅厅长。 重新走上领导岗位的王盛荣并没有因为过往的遭遇而变得圆滑,1958年大跃进时期,面对不切实际的钢铁生产指标,他多次在会议上提出异议,认为这样会严重破坏正常的生产秩序。 这种直言不讳的作风再次给他带来麻烦,1959年,王盛荣因为“右倾保守”被撤职,重新下放到基层工作。这一去又是近20年,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才彻底恢复名誉。 王盛荣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但他从未因此而抱怨,晚年住在武汉干休所时,有记者问他如何看待这些坎坷,老人指着墙上一张与毛主席的合影说:“我能活着看到新中国,比那些牺牲的战友幸运多了。” 这张照片是1961年拍的,当时王盛荣刚刚重新工作不久,照片中的毛主席笑容温和,而王盛荣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精神矍铄。 2006年,102岁的王盛荣在武汉安详去世,按照他的遗愿,丧事从简,但在遗物中,人们发现了一把已经锈蚀的刺刀。这正是1932年那次救毛泽东时从敌人手中夺下的,老人保存了整整74年。 王盛荣的故事反映了那个特殊时代很多干部的命运轨迹,他们在革命战争中出生入死,在和平建设中又经历了各种政治风波。但正如毛泽东那句“好死不如赖活着”所蕴含的深意,活着就有希望,就能看到历史的真相最终水落石出。 从钨砂案到最终平反,王盛荣等了近30年,但他说这些年并没有白过,因为他亲眼见证了国家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全过程。这或许就是那一代人最大的欣慰。 信源: 文汇网——他救过毛主席的命,位列第一届中革军委,官却越做越小。坐牢时主席传话给他“好死不如赖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湖北省档案馆藏王盛荣个人档案[凝视]

0 阅读:1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