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离谱了!6月21日,河南郑州一男子花4.2万元买了辆二手车,车商说跑了8万公里,可回家仔细看合同,发现备注里写着“公里数不实已说明”,他立马去4S店查记录,结果实际公里数竟然超过18万!车一下子贬值不少,他去找商家理论,结果对方冷漠回应:“不服就去起诉!” 在郑州一家不起眼的二手车市场里,李先生遇上了他以为的“好事”,一辆标价4.2万的银灰色小轿车,车商说它只跑了8万公里,车况好得不得了,还拍着胸脯保证两年内能以3万块钱回收。 这价格确实诱人,李先生本来预算5万,这下还能剩下不少,他蹲在车前仔细检查发动机舱,又趴在车门边摸了摸内饰,确实看不出什么大毛病,车商在旁边不停夸着这车多省油、多好开,说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 按理说,买二手车得多长个心眼,可车商那副热情劲儿,加上仪表盘上清清楚楚显示的8万公里,让李先生放松了警惕,签合同的时候,车商笔走龙蛇,写写画画几下,李先生也没在意,想着无非是些例行公事。 拿着钥匙开车回家的路上,李先生还美滋滋地盘算着,这下可真是捡到便宜了,谁知道,这份得意劲儿还没持续到天黑。 晚上躺在床上,李先生突然想再看看合同,就是这随手一翻,可把他吓出一身冷汗,在合同角落里,藏着一行小得几乎看不清的字:“公里数不实已告知”。 这几个字就像一记闷棍,把李先生打懵了,他仔细回想着白天的情形,车商明明说得是8万公里,从头到尾都没提过“公里数不实”这回事,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这车的真实公里数…… 第二天一早,李先生连早饭都顾不上吃,直奔4S店,维修师傅往电脑上一连,屏幕上蹦出来的数字差点没把李先生击倒——18.7万公里! 这一下,所有的美梦都碎了,李先生这才明白,自己不是捡到了便宜,而是掉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那个看似随意添上的“小字”,竟然是车商早就准备好的“保命符”。 火冒三丈的李先生直接杀回二手车行,把4S店的检测报告往柜台上一摔,谁知道车商压根不慌,翘着二郎腿慢悠悠地说:“合同上写着呢,公里数不实已告知,你签了字就是同意了,不服去告呗,” 这态度把李先生气得不轻,算算账,8万公里和18万公里的车,光价格就能差出一两万,更别提这么高的里程,发动机、变速箱都该大修了,后续维修费还不知道要花多少。 更气人的是,这些车商都精得很,明知道车子有问题,偏要等顾客自己发现,你去理论,他就拿合同说事,你说要告他,他就一句“随便”打发你,摆明了就是吃定你打官司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能赢。 李先生现在正在收集证据准备起诉,律师说了,这种情况关键看能不能证明车商没有明确告知公里数造假,如果只是在合同里偷偷写上一笔,很可能构成欺诈。 毕竟在这个市场里,一个不小心,赚了几千块的便宜,可能最后要赔上更多,那些所谓的“优惠”背后,往往藏着更大的圈套。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信息来源:都市报道——2025年6月21日
用户18xxx25
这个买车人真是冤大头!倒霉透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