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子不是一般的大!”江苏镇江,一男子和好友承包20亩鱼塘,并在里投入5000余条青鱼,其中带标记的“标鱼”700余条,要是钓到一等奖的标鱼,能拿到30万元,每次入场费是1680元,一次5个小时,短短1个月,男子和团伙获利60余万元!
在江苏镇江,一桩打着“钓鱼娱乐”幌子的非法赌博案件,揭开了地下灰色产业链的一角。事件的主角,是一名男子与朋友合伙承包了20亩鱼塘,表面上是开展垂钓活动,实际上却通过设立“中奖标鱼”制度,精心编织了一场赌博骗局。
在短短一个月内,他们非法获利超过60万元,最终因开设赌场罪被绳之以法。这起事件不仅揭示了赌博伪装的多样化趋势,也再次敲响了警钟:法律面前,任何打擦边球的“创收模式”都无法逃避责任。
这场骗局的“设计”非常巧妙。承包者投放了5000多条青鱼,并特别设置了700多条“标鱼”,声称钓到其中一条即可获得奖金。这些标鱼分为多个奖级,从最低的500元到最高的30万元不等,奖级设置极具诱惑性。为了营造紧张刺激的氛围,每位参与者需支付1680元的高额入场费,而且每场比赛严格限制在5小时之内,限时、限人、限场,宛如一场场精心策划的“钓鱼博彩秀”。
不少人被这一看似“有机会暴富”的机制所吸引,甚至有钓鱼爱好者从外地专程赶来“碰碰运气”。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活动极具“博彩刺激”:一方面,大奖设置足够诱人,让人愿意“尝试”;另一方面,中奖率却低得惊人——700条标鱼看似不少,实际只占投放鱼量的约七分之一,再加上五小时时间限制,使得真正中奖的概率微乎其微。
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参与者投入了不小的资金却未能中奖后,往往产生“我就差一点”“下一次肯定能中”的心理,从而陷入一种强烈的赌徒心态,开始不断复投,逐渐上瘾。
实际上,正是这种机制,把“钓鱼”变成了“赌博”。它表面披着垂钓娱乐的外衣,本质却是按照“赌场模式”进行营利的赌博行为。
警方经过调查后也确认,尽管有个别中奖者获得奖金,但这不过是商家精心设计的一部分,用来诱导他人相信“这里确实有大奖”。从运营模式上看,这个钓鱼场完全具备赌场的基本要素:投注门槛、概率诱导、设奖机制、回报虚高、结果不可控,且伴有极强的心理操控性。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样的“钓鱼赌博”并非首次出现。在国内一些地区,类似“娱乐竞技”名义的赌博行为时有发生,比如“抽奖式茶馆”“积分换奖型棋牌馆”“射击竞技赢奖品”等,很多都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一旦监管不严、有人铤而走险,便会迅速演变为聚赌窝点。这不仅破坏了社会秩序,更助长了不良的投机风气,尤其对一些经济基础薄弱、心存侥幸的群体影响尤为严重。
归根结底,这是一次对人性弱点的精准操控。设局者深知,中奖机制不必公平,只需“看起来有机会”;投入不必低,只需“让人心甘情愿”;奖品不必真实,只需“有人得过”。
这与赌场的本质并无区别,只是换了一个更能取信大众的“钓鱼”形式。更值得警惕的是,一旦此类行为未被及时识破和打击,极易产生示范效应,诱使更多人效仿,从而导致社会风气的进一步败坏。
信息来源:荔枝新闻 2025年6月26日
丨 逆风尿一丈
哈哈 这个比那个双什么,乐什么的的几率高几百万倍[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