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酱园弄》中女主的原型詹周氏,1945年因为在上海家中将丈夫分尸16块而被判处死刑,然后因为有人证明她已经怀孕 ,再加上抗战胜利后天下大赦,詹周氏逃过一劫后改判有期徒刑15年,新中国成立后刑满释放出狱,然后留在江苏苏北安度晚年。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5年3月20日清晨,上海新昌路酱园弄85号发生了一起命案,一位住在一楼的房客发现天花板不停渗出液体,滴在脸上后他闻出浓烈腥味。 血滴从楼上传下来,他立即叫人上楼查看,推开二楼房门,屋内血迹斑斑,一个身形瘦小的女子坐在屋中,她杀死了自己的丈夫,并将尸体分解成十六块,分别装入箱子准备弃尸。 这个案件迅速传遍上海街头,被称为“酱园弄杀夫案”,成为当时震动全城的奇案,詹周氏是这起案件的当事人,她的原名叫杜春兰,江苏人,幼年时父母双亡,被亲戚收养后改姓周。 九岁那年被卖到上海给人当丫鬟,在典当行里做工多年,生活清苦,十七岁时,当铺老板为留下一个得力员工,将她许配给当铺朝奉詹云影,婚后她改姓詹,成了詹周氏。 她以为嫁进一个安稳人家,从此可以过上平静生活,詹云影外号“大块头”,身高超过一米八,体重近两百斤,起初在当铺任职,收入不错,后又合伙开了旧货店。 婚后没多久,生活就起了变化,他染上赌博,常年在外,不顾家庭,家中积蓄迅速败光,妻子挣钱贴补家用,却遭到猜忌,认为她外出是为了与别人私通。 詹云影开始频繁殴打詹周氏,不许她工作,甚至将情妇带回家同住,逼她睡厨房,长年的家暴和羞辱让她身心俱疲。 她尝试离开,却无力逃脱,她曾服毒自杀,被邻居救下,苏醒后她想变卖家具摆摊卖食物,但刚买来菜刀和工具,丈夫就将钱抢走继续赌博,一次次希望破灭,她已无路可退。 案发前一晚,詹云影赌完回家,喝得烂醉,她向他说家里没钱买米,对方不听,只顾辱骂,倒头便睡,拂晓时分,詹周氏提起厨房的菜刀,砍向熟睡中的丈夫,将其杀害。 事后,她学戏文中看来的方法,把尸体肢解成十六块,打算藏箱中悄悄运走,血水渗下楼板,事情败露。 警方迅速赶到,她承认自己一人犯案,并交代了作案过程,此案成为全城焦点,不少报纸大肆渲染,称她淫荡狠毒,必有奸夫合谋。 警方在施压下提审,她被迫供出邻居贺惠贤及詹云影朋友何宝玉,称与二人有染,合谋杀人,后经查,两人皆无涉案行为,她反复改口,警方最终承认她独自杀人,排除共犯可能。 案件在当年5月3日开庭,法庭以“杀人并肢解,手段极其残忍”为由判处詹周氏死刑,褫夺公权终身,并没收作案刀具,宣判后,社会上出现不同声音。 有些人继续将她妖魔化,有些人开始反思这一事件背后的女性处境,作家苏青在杂志发表文章,为詹周氏呼吁,指出她多年受虐,被逼无路,杀人是极端反应,但非无故施暴。 她连续发表多篇文章,强调婚姻中的暴力和女性的无助,不应以死刑草率了结,同年抗战胜利,司法系统经历调整,伪法院的死刑判决宣布无效。 案件进入重审,1946年初审仍为死刑,后经过多方上诉和法律援助,最终在1947年改判为有期徒刑十五年,詹周氏得以保命。 服刑期间,她被送往江苏苏北的大丰农场劳改,后在农场继续工作,1959年刑满释放,与一位炊事员结婚,自此改名周惠珍。 她没有亲生子女,但曾认养数名干儿女,晚年生活安静平和,她再未回过上海,也极少对外提及往事。 她的故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一位记者重新挖掘,此时她已是年近九旬的老妇,生活简朴,每月领着退休金,在农场中为托儿所做饭,她始终不愿详谈杀夫往事,只说那是年轻时的噩梦,不想影响身边的人。 陈可辛执导的电影《酱园弄》,将这一历史事件搬上银幕,主演章子怡饰演詹周氏,影片试图从时代背景与女性生存角度讲述这段沉重往事,观众对电影有争议,也对案件本身产生了新的关注。 今天回看这一案件,不只是为了揭开旧案,更是借此反思社会如何保护身处困境的女性,如何让她们不再走到极端一途。 詹周氏的一生,从暴力婚姻中挣扎求生,到在命运反复中获得喘息机会,再到晚年隐姓埋名,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她的经历记录着一段沉重的历史,也折射出制度、人心与时代变迁的痕迹。 她杀人,但她的死刑被撤销,正是一个社会开始重新衡量“罪”与“责”的过程,她的名字被许多人遗忘,她的故事却始终存在于历史深处。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酱园弄杀夫案
电影《酱园弄》中女主的原型詹周氏,1945年因为在上海家中将丈夫分尸16块而被判
如梦菲记
2025-06-30 17:21:3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