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一个动作,改变孩子吃饭的习惯教孩子担当责任感 1.尝试4种方法未能

醉笔过去话 2025-07-01 00:44:41

如何通过一个动作,改变孩子吃饭的习惯 教孩子担当 责任感 1.尝试4种方法未能改变孩子习惯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教了Tim怎么好好吃饭。比如怎么用筷子、怎么礼貌夹菜、扶碗、吃干净碗里的米等等。可到了二年级下学期,他还是一直吃饭不扶碗,导致每次吃完饭后,他那个位置一片狼藉,米饭更是桌上地下乱飞。 为此,我尝试过很多的方法。比如,看到他不扶碗就用筷子敲他手,但这方法因使用暴力,在家庭中饱受争议,很快就叫停了。 后面,我让他写下这个习惯每天自己监督,贴在自己的书桌上。可由于我们不能每天盯着他执行,这个提示到饭桌上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这个方法也没发挥什么效果。 后来,我又想了一招,把执行结果和他的游戏时间挂勾。如果出现了不扶碗、掉饭的情形,那就扣他的游戏时间。这个方法一开始是有效的,但后面慢慢有点盲目了。因为太容易掉饭,扣的时间太多,Tim 开始破罐子破摔。这个方法无疾而终。 2.通过完成家务让孩子对自己负责 后来,我看了一本书:天性养育,里面提到一位土著妈妈是如何培养孩子做家务的,那就是:必须慢慢地教孩子、训练孩子。孩子不仅需要知道如何做家务,还需要知道何时做,以及为什么做家务对全家和自己都有好处。 于是,我要求 Tim 每天自己收拾他的碗、清理他的桌面,包括桌上和地下的米饭。从这以后,他吃饭的习惯明显得到改善,掉饭的情况基本没再出现。 这就是孩子学做家务的好处。孩子表达出参与家务的意愿,那就让孩子参与进来。没表达出意愿,也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进来,了解家庭的责任,明白家务的繁琐。让孩子明白,家庭是需要共同维护的,通过负责好自己的家务,建立责任感、自信心等等。 比如,明尼苏达大学的退休家庭教育教授玛丽莲·罗斯曼发现,三四岁就开始做家务的孩子,可以通过承担家务了解家庭责任,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逐渐发展出自律能力。 另一方面,当孩子完成家务任务时,父母的表扬、认可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贡献被认可,从而提高自尊和自信。这有利于孩子自我价值的增强,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参与的热情。 做此记录,与你共勉。 教孩子担当

0 阅读:41
醉笔过去话

醉笔过去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