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何鸿燊给徐小凤颁奖时,调侃她说:“你赚了这么多钱,今晚能来照顾一下我

栗頿说 2025-07-03 13:55:05

1983年,何鸿燊给徐小凤颁奖时,调侃她说:“你赚了这么多钱,今晚能来照顾一下我的生意吗?”徐小凤一句话就让他尴尬得说不出话来。 1983年,徐小凤的事业正处于巅峰时期。这一年,她再次荣获十大中文金曲奖,备受业界和歌迷的推崇。就在颁奖典礼上,一段小插曲却成为了那个年代最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颁奖嘉宾正是香港著名的"赌王"何鸿燊。当他将奖杯递给徐小凤时,突然调侃道:"你这么有人气,今晚来我的赌场帮个忙怎么样?我那儿最近生意不太景气。"在场的人都愣住了,虽然知道何鸿燊喜欢开玩笑,但这种玩笑未免也太过分了些。

徐小凤却丝毫不为所动,她直视着何鸿燊的眼睛,冷冷地反问:"何先生,您打算做什么生意,竟然需要我这个歌星来帮衬?我可是一个正经歌手,不做那些有伤风化的事情。"

何鸿燊显然没有料到徐小凤会如此不客气地回怼,一时间尴尬得说不出话来。台下哗然一片,大家议论纷纷,都为徐小凤的勇气所折服。 事后,何鸿燊虽然恼羞成怒,但也不敢对徐小凤发作。他只得让唱作人黄霑出面调停,最终两人握手言和。

这件事在香港娱乐圈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人们纷纷称赞徐小凤是一个真正有骨气、敢于维护自己尊严的艺人。而何鸿燊也从此对徐小凤刮目相看,再也不敢轻易挑衅她。

徐小凤,这位被乐迷亲切称为“香港之莺”的歌坛巨星,用她那低沉迷人的嗓音和优雅大气的舞台风采,在华语音乐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徐小凤的音乐生涯起步于1965年。那年冬天,即将17岁的她报名参加了第一届“香港之莺”歌唱大赛。次年,她凭一首翻唱自白光的《恋之火》,在两千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拿下冠军。这次胜利为她赢得了一份唱片合约,也让她获得了“小白光”的称号。

1968年,她加入仙乐斯舞厅,开始在香港的夜总会和歌舞厅演出,常常一天跑多个场子,还要远赴东南亚参加俱乐部巡演。1970年,在指挥家文就波的帮助下,她录制了第一张唱片,正式迈入职业歌手的行列。

从那时起,徐小凤的歌声开始传遍华语世界。她的嗓音低沉有力,带着一股独特的磁性,随着岁月沉淀愈发醇厚。她的舞台形象优雅大气,穿着华丽的演出服,头戴波浪卷发,宛如旧时代贵族。她站在台上,气场十足,仿佛能镇住全场。

她的音乐作品既有《顺流逆流》这样家喻户晓的流行曲,也有《秋风秋雨》这样充满意境的佳作。她的歌迷群体跨越阶层,从普通市民到社会名流,都被她的歌声吸引。

徐小凤的舞台表现也别具一格。生活中,她为人低调,说话慢条斯理,做事不急不躁;但一登上舞台,她就变得活泼风趣。 她喜欢和观众聊天,偶尔讲些接地气的笑话,让人觉得自然又亲切。

徐小凤的歌声之所以能打动人心,离不开她独特的声音和扎实的演唱功底。

她的嗓音低沉而有穿透力,吐字清晰,情感饱满。她唱歌时几乎听不到换气声,显示出惊人的气息控制能力。无论是粤语歌、国语歌,还是其他语言的曲目,她都能轻松驾驭。

她的演唱会曲目种类繁多,从粤剧、京剧到客家山歌、日语民谣,甚至英语经典歌曲,样样都有。她还擅长翻唱,把别人的歌唱出自己的味道。

她的演唱会现场更是亮点频出,在2005年的演出中,她曾临时改编一首粤曲,加入即兴的哼唱,观众听后掌声不断。

徐小凤的音乐不仅属于她自己,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歌手。她的经典歌曲被无数人翻唱,成为华语乐坛的共同财富。 《顺流逆流》曾被罗文、谭咏麟、梅艳芳等人重新演绎,每版都有不同风味;《婚纱背后》也被吕珊、郑秀文等歌手翻唱,流传至今。她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朗朗上口的流行曲,也有意境深远的艺术歌,因此总能激发后辈的创作灵感。

在香港,歌手吕珊靠翻唱徐小凤的歌走红,甚至被戏称为“广州徐小凤”。已故歌手陈汝佳则以男声翻唱她的作品,他的版本模仿得惟妙惟肖,尤其《顺流逆流》一曲,至今仍被歌迷津津乐道。

徐小凤的歌迷网站上,还有粉丝自发录制她的歌曲,汇成“好歌送给小凤姐”栏目,里面既有热门曲目,也有冷门佳作,像《重逢是个梦》这样小众但韵味十足的歌。

徐小凤和邓丽君是华语乐坛的两位传奇女歌手,常常被拿来比较。她们的嗓音和风格各有特色:徐小凤的声音低沉有力,擅长表达深沉情感;邓丽君则以甜美柔和见长,唱出缠绵的爱意。

她们都唱过《月亮代表我的心》,邓丽君版清新动人,徐小凤版则多了几分厚重与沧桑;《天涯歌女》也是如此,邓丽君唱出少女的轻愁,徐小凤则带出成熟的况味。

有趣的是,邓丽君只翻唱过徐小凤的《无奈》,而徐小凤翻唱了邓丽君多首名曲,像《难忘的初恋情人》,不过效果不如原唱,可能是风格差异太大。但她唱《何日君再来》时,却能与邓丽君分庭抗礼,各有千秋。

徐小凤用四十年时间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与魅力,她的歌声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走进全球华人的生活。她站在舞台上,既是那个优雅的贵族 女子,也是那个与观众谈笑风生的邻家大姐。

0 阅读:69
栗頿说

栗頿说

吕浩淼说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