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写生华”抱鼓石
宁波天童寺法堂前有一对华丽的南宋风格的抱鼓石,按其图案应属写生华。
写生是什么意思?
南宋《宣和画谱》:“武臣李延之,善画虫鱼草木,得诗人之风雅,写生尤工,不堕近时画史之习,状于飞走,必取其俪,亦以赋物,各遂其性之意。”
△这里应意为画的逼真和生动。
北宋《梦溪笔谈》:“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
△这里写生之意指宋代一种绘画门类和技巧,墨迹极细,主要妙处在用色,使其细致脱俗,但不同于没骨画。
华是什么?
△华又称华文(纹),李路珂《营造法式彩画》:“石作华文以植物卷草纹样为主...彩画作将华文看做以植物母题为主的纹样。”
△所以,华文即植物纹为主的装饰题材。
《营造法式》卷十二·雕作制度:“雕插写生华之制有五品:一曰牡丹华,二曰芍药华,三曰黄葵华,四曰芙蓉华,五曰莲荷华。”
这里的写生华即植物纹样为主的雕刻。
翻看《营造法式》卷三十四图版(图9),有“写生华盆”、“写生牡丹华”,均为植物自然之姿,没有画成卷草卷叶的更加抽象的形态。
所以《营造法式》里的写生华就是接近植物自然形态而雕刻或作画的图案样式,类似宋代绘画里的“写生”,其图案比较逼真。
天童寺的南宋抱鼓石,其西边那只牡丹形态,与《营造法式》图版写生牡丹华就相似,也是一朵向右开放,一朵未开的形态。
当然既然是写生,植物形态和特征也必写仿真实,如抱鼓石上的牡丹,叶裂,枝干就可以确定其科目特征,东抱鼓石上除了牡丹,还有符合红单瓣山茶花(单体红山茶?)特点的花卉,连鳞状花萼都非常写实。
西抱鼓石上除了牡丹,就是托桂型菊花,上层花瓣比下层的要小很多。
南宋比北宋更爱花卉,审美更加细腻,哪怕是门口的小小抱鼓石,也尽显绘画中“写生”之法,临安及周边建筑瓦当也常用不同的花卉和图案交替,比如史弥远墓门楼的瓦当,横省石牌楼的瓦当。那南宋人平日的生活,不知是如何的花团锦簇。
抱鼓石底座须弥座束腰处则装饰宋金常见的转官毬图案,以及瑞禽图案,抱鼓石反面则装饰涡卷纹,涡卷纹在抱鼓石上,宋元以后大部分地区不用,仅福建、潮汕一直延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