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开封市委书记戴季英,自恃功高,向毛主席要官做,希望担任省委书记,毛主

文山聊武器 2025-07-04 19:31:54

1952年,开封市委书记戴季英,自恃功高,向毛主席要官做,希望担任省委书记,毛主席气道:“开除党籍,永不启用!” 戴季英,1906年2月28日生于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戴世英村,出身于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其父戴寿云是一位开明知识分子,与董必武有交往,支持革命事业。戴季英早年在武汉求学,先入启黄中学,后考入湖北省立第一中学。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学生运动,组织抗议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武汉学生运动的活跃分子。次年2月,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投身革命。 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在黄安展开镇压,戴季英的父亲于1933年被国民党烧死,母亲被土豪杀害,四个兄弟皆为革命牺牲,其中二哥戴季伦在红25军肃反中被错杀。面对家族悲剧,戴季英与郑位三、戴克敏、吴焕先等人在七里坪重建中共黄安县委,领导农民自卫军对抗敌人。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爆发,他担任起义总指挥部成员兼七里区农民义勇队总指挥,率队夜袭黄安县城,建立苏维埃政权。国民党反扑后,他与战友撤至木兰山。 1928年,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戴季英任党委委员,后担任黄麻县委书记,组织武装斗争。1931年,他升任鄂豫皖省委委员,领导红25军74师作战。抗日战争期间,他加入新四军,历任第四支队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等职。1940年,他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出任中共河南区党委书记,在日占区坚持抗战。抗战胜利后,他在中原突围中担任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期间任河南省委副书记,保障部队后勤。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开封市委书记,负责地方重建工作。 1951年,戴季英担任开封市委书记期间,对自身职位产生不满。他认为1944年担任河南区党委书记的经历,使其资历足以胜任河南省委书记,而非仅管理开封。当时的省委书记张玺与他关系紧张,两人在土地改革和经济恢复等政策执行上多次发生争执。戴季英在省委会议上公开质疑张玺的决策,私下向同事抱怨省委领导能力不足,引发党内不满。 1951年冬,戴季英决定直接向中央反映意见。他起草了一封直呈毛主席的信,详细列举自己从黄麻起义到解放战争的功绩,批评河南省委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承担重任,并明确请求担任河南省委书记和中央委员。信件措辞尖锐,绕过省委程序,直接寄往北京,试图以个人功绩争取更高职位。 1952年初,信件送至中南海,毛主席阅后震怒,认为戴季英的行为违背党的组织纪律,体现个人主义和宗派倾向。他当即批示:“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永不启用!”批示迅速下达河南省委。2月12日,河南省委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开除戴季英党籍和公职。2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文章,公开点名戴季英的错误,列举其“无组织无纪律、宗派活动、个人主义”等罪名。此事在党内引发震动,成为新中国初期整顿干部纪律的典型案例。 1952年2月,戴季英被开除党籍后,离开开封,返回湖北红安老家。他回到戴世英村,住进破旧土屋,靠种地维生,与外界几乎隔绝。昔日革命英雄如今成为普通农民,村人对他的遭遇多有议论。1955年,毛主席在中共七届六中全会上再次点名批评戴季英,称其“不可救药”,进一步巩固其负面形象。 1959年,因1930年代鄂豫皖肃反扩大化中的错误行为,戴季英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入狱服刑。狱中生活艰苦,他身体日渐衰弱,但始终沉默寡言。1975年刑满释放后,他仍受监视,生活拮据,靠微薄补贴度日。1982年,政治环境宽松,他被安排到郑州,住进河南省委北院朴素小楼,生活条件略有改善。 1984年4月,中央重新审查其案件,鉴于其早年革命贡献,恢复党籍,并按省级干部待遇供养。此举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也纠正了1952年部分过严处理。晚年的戴季英在郑州生活平静,偶尔与家人提及黄麻起义的往事,但对1952年的教训绝口不提。1997年11月29日,他在郑州去世,享年92岁。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