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年,广边军之战,元行钦连续单挑晋军名将高行周、李嗣源。双方打到晚上,元行钦见无法取胜,便退守城池。 古代名将单挑并不少,双方主将相互格斗则比较罕见,毕竟他们身份显赫,一旦有闪失则万劫不复。 广边军之战,燕军、晋军进行一次单挑,是双方主将主动进行。双方分别是,刘守光麾下猛将元行钦,李存勖阵营的李嗣源(后唐明宗)、高行周。 李存勖雄才大略,试图重建唐朝,励志平定各路诸侯,刘守光是主要劲敌之一。 李嗣源、高行周率兵追击燕军,在广边军与元行钦发生遭遇战。广边军位于河北赤城,属于平原地形,适合骑兵作战。 两军对峙,高行周主动来到阵前,对着元行钦呼喊:“我和你曾经一起效力刘家,如今碰面,何不来一次决斗,不要苦了大家。” 高行周约元行钦单挑,消息传来,元行钦丝毫不畏惧。当年,项羽约刘邦单挑,刘邦躲在军营不出来,自己岂能认怂呢? 元行钦看来,高行周不是项羽,自己的武力值也并非刘邦可比。元行钦骑射功夫了得,身手敏捷,对击败高行周非常自信,便派人传话:接受单挑。 高行周、元行钦面对面,他们手持长枪,几乎同时发起进攻。两人打了十几个回合,元行钦占据上风,高行周很吃力。 幽州战马质量好,元行钦格斗技能也很强,而高行周的战马很一般,马匹耐力不行。一番厮杀下来,高行周的战马蹶腿,差点把他甩了下来。 元行钦抓住机会,一枪刺过来,准备拿下高行周。谁知,李嗣源不讲武德,说好的单挑居然请帮手,以多欺少。 史载:“行周马足微蹶,将踣,嗣源跃马救之,挝击行钦几坠。” 李嗣源密切关注战局,高行周即将坠马的那一刻发动袭击。李嗣源使用大挝,猛击元行钦的后背,差点把他摔下来。 大挝,一种钝器,对付重甲士兵很有用。猛烈的撞击下,猝不及防的元行钦,差点就栽在李嗣源手里,高行周趁势退出战场。 李嗣源不讲武德,元行钦吃了亏。但是,元行钦很快就稳住了阵脚,他一个转身,弯弓射箭,还击李嗣源。 元行钦箭术了得,一箭射中了李嗣源腿部,箭矢从马鞍穿过。李嗣源忍着剧痛,拔出箭矢,继续战斗。 史载:“行钦正身引弓射嗣源,中髀贯鞍,嗣源拔矢。” 李嗣源不愧是猛将,受了伤还在战斗。为了报复一箭之仇,李嗣源也弯弓射箭,与元行钦进行互射,谁都不服谁。 李嗣源、元行钦一边使用长枪格斗,脱离解接触之后则挽弓搭箭,远距离打击对手。 箭矢如飞,两人相互射七箭,元行钦也被箭矢射中。但是,元行钦很猛,他没有退缩,还是跟李嗣源血战不止。 史载:“凡八战,控弦七发,矢中行钦,犹沫血酣战不解。” 元行钦、李嗣源都是猛将,谁也不服谁,一直血战的深夜。元行钦终于体力不支,况且高行周一直在旁边观战,他也怕被夹击。 一番思索后,元行钦主动退出战场,率军退守城池。李嗣源、高行周乘势包围城池,截断了燕军退路,控制了粮草运输通道。 元行钦想突围,奈何晋军深沟高垒。李嗣源很欣赏元行钦的勇猛,便派人入城,劝说元行钦投降。 晋军使者转达李嗣源的话:“我们都是猛将,这点毫无疑问,如今大势已定,若能来见一面,可保荣华富贵。” 使者离开后,元行钦思考了一晚,乱世中哪里有什么忠君之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 第二天,元行钦投降晋军。李嗣源很高兴,非但不责怪他射中自己一箭,还亲自给他倒酒,并收纳为养子,充当护卫。 跟随晋军后,元行钦屡立战功,经常临阵捉拿后梁将领,与夏鲁奇过招也不落下风,深得李嗣源赏识。 得知元行钦勇猛善战,李存勖又把他抢过来,李嗣源不乐意,却也不敢反对。此后,元行钦跟着李存勖征战,所向披靡,攻灭后梁,建立后唐。 926年,李存勖死于兵变,元行钦逃走,半路被村民擒拿,送给李嗣源。这次,李嗣源没有原谅元行钦,而是将其斩首。
同治年间,新疆巴里坤被叛了军围困,总兵何琯率领四千人守军,苦守十三年。他们吃树皮
【101评论】【8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