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女孩小李逛古玩市场时,相中一个紫色的肚兜,最后花20元买了下来。几年后她拿到鉴宝节目,专家闻了闻后却问她:“你穿过没有?”这是怎么回事? 小李那会儿才20岁,北京某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家里条件一般,但她对古玩那叫一个痴迷。这得从她叔叔说起,他是个老玩家,家里全是宝贝,青花瓷、玉佩啥都有。小李从小跟着他混,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学会了怎么看釉色、瞅纹路,算是半个行家。她周末没事就往潘家园跑,兜里那点零花钱全砸那儿了。她不光买东西,还爱跟摊主聊,听他们吹来历,慢慢地眼力见儿就练出来了。大学里她成绩也不赖,历史课上老能露一手,还加了个古玩社团,整天跟一帮志同道合的聊得火热。她目标挺明确,想当个正儿八经的古玩鉴定师,把老祖宗的文化传下去。 1998年,潘家园已经是北京古玩圈的头牌,92年开张,到那会儿规模不小,摊子一个挨一个,来淘货的人络绎不绝。小李那天逛市场,看中一件紫色肚兜,20块钱拿下。这肚兜看着不咋起眼,紫布上绣着花儿,针脚挺密实。她上手一摸,觉得有点意思,布料厚实,花样也讲究,就掏钱买了。回家后她还试了试,尺寸居然挺合适,偶尔在家穿穿,甚至套毛衣底下出门,朋友都笑她像穿越的。她没多想,就是觉得好玩儿。 过了几年,小李觉得这肚兜不简单,花纹布料都有点门道。她问过叔叔,叔叔瞅一眼说可能是仿的,没当回事。可她不死心,那会儿鉴宝节目正火,专家一顿点评特带劲,她就报名去了。节目现场她把肚兜递上去,专家拿过来先看刺绣,又凑近闻了闻,突然问:“你穿过没有?”小李老实点头,说穿过几次。专家表情一下严肃了,说这东西是清朝的,工艺顶尖,有三百年历史,估价三万块。他还提醒,别随便穿这种老物件。小李一听傻眼了,观众也炸开了锅。 专家闻肚兜不是装神秘,这招在古玩圈挺常见。老物件放久了有股味儿,霉味、土腥味啥的,可要是有人穿过,味儿就不一样,可能带点汗味或者洗涤剂味。专家一闻就知道小李动过这东西。他问“你穿过没有”,其实是想确认这肚兜的状态。清朝肚兜是女性的贴身衣物,保存完好的不多,这件绣着喜鹊蝙蝠,寓意吉祥,可能是贵族用的。小李穿了几次,专家估计是怕她不小心糟蹋了文物,毕竟老布料禁不起折腾。 这件肚兜是清朝货,专家说有三百年历史,算下来大概18世纪做的。那时候肚兜是女人的内衣,棉布或者丝绸都有,讲究点的会绣上花鸟啥的,寓意好运。这件紫色的,颜色鲜,绣工细,喜鹊蝙蝠都是吉祥图案,估计不是普通人家能穿的。小李20块钱捡漏,运气真不是盖的。专家估三万,不算天价,但在90年代也不少了,普通人一两年工资也就这个数。 节目一播,小李火了,古玩圈里都传开了,20块换三万,谁不眼红啊。她没飘,觉得自己就是撞大运了。后来她联系了个收藏家,把肚兜三万五卖了。这钱她没乱花,买了几本古玩书,像《古玩指南》那种,又淘了点小物件,宋代铜钱、明代玉佩啥的。她还跑去听讲座、看展览,认识不少人,藏品也攒了一堆。她大学毕业后进了拍卖行,靠着这些年的积累,干得挺顺,鉴定瓷器玉器很有一套。她一直没忘初心,想把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90年代的潘家园可热闹了,全国各地的人都往那儿跑。那会儿经济刚起来,大家对老东西特感兴趣,觉得能保值还能显摆。市场里啥都有,真的假的掺一块儿,靠眼力吃饭。小李这种年轻人不多,大多是老江湖,可她愣是凭着一股劲儿混出名堂。那年代20块钱不算小数,能买一堆菜了,她拿来赌一把,结果赌对了。 小李这故事听着挺玄乎,20块钱淘个宝贝,谁不爱听啊。可背后其实是她的坚持和眼力。她不是瞎买,多少有点底子在。专家闻那一下,也不是随便问问,是职业习惯。这肚兜从清朝传到90年代,又被小李捡漏,最后上了电视,挺有意思的轮回。古玩这行不光是钱的事儿,更多是文化和历史的味儿,小李算是摸到门道了。
1998年,女孩小李逛古玩市场时,相中一个紫色的肚兜,最后花20元买了下来。几年
混沌于浮云
2025-07-05 20:35:09
0
阅读:584
隅翁
接着编,古玩市道就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