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被判死刑的抗战老兵李师科,即将被押赴刑场。他换上了崭新的短袖衬衣,理了头发,由两名法警押往行刑地。他看起来有些瘦弱,神情淡漠,似乎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李师科1927年3月5日出生在山东昌乐县的一个穷苦农村家庭。那时候,家里连饭都吃不饱,日子过得紧巴巴。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10岁的他就跑去参加了张天佐领导的游击队。别看他年纪小,扛着大枪,跟着一帮人在山东的山沟里打游击,破坏日军的补给线和铁路,能干得很。后来,抗战快结束时,他的游击队被编进了国民党正规军,在王耀武手下打仗。他参加过山东的防御战,1948年济南战役打输了,就跟着部队撤到青岛,再辗转海南岛,1949年到了台湾。 在台湾,他继续当兵,直到1959年因为身体原因退伍。战场上的那股拼劲儿,到了和平年代却没啥用了。他一个人在台北讨生活,没家没靠山,日子过得苦哈哈。 退伍后,李师科的生活一下子跌到了谷底。他先是在街头摆摊修自行车,工具简陋,蹲在路边修轮胎、弄链条,一天下来赚不了几个钱。后来他干起了计程车司机,每天开着辆破旧的黄色出租车,从早忙到晚,接送乘客。那个年代,台湾经济开始起飞,高楼大厦起来了,街上车水马龙,可这些繁荣跟他没啥关系。他住在一间破屋子里,墙皮脱落,屋顶还漏水,跟当年战场上的风光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到了1970年代末,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干活没力气,积蓄也没攒下多少。退休?想都别想。生活压力像座大山压着他,贫困把他逼到了绝境。那时候,社会对退伍老兵的照顾几乎没有,他这样的老兵,日子过得比谁都艰难。 1980年1月7日,李师科干了一件大事。那天早上,他走到台北金华街附近,盯上了执勤的警察李胜源。他早就摸清了李胜源的规律,知道那地方人少。他假装问路,手里攥着自制的手枪,等李胜源一转身,就朝他背部开了一枪。警察倒下了,他捡起地上的点三八左轮手枪就跑,整个过程快得像打雷。这把枪,后来成了他抢银行的工具。 两年后,1982年4月14日下午3点多,李师科戴着假发、鸭舌帽和口罩,走进台湾土地银行古亭分行。他掏出枪,大喊着让行员把钱装进袋子。副理林延湖想按警铃,被他一枪打中肩膀,血流了一地。他跳过柜台,逼着行员装了530万新台币,警铃响时,他已经跑没影了。这案子成了台湾治安史上第一起“杀警夺枪再抢银行”的案子,警方悬赏200万抓他,轰动全岛。 抢银行后,警方撒了天罗地网,街上到处是通缉令,报纸天天报道。23天后,有人举报一个叫王迎先的计程车司机长得像李师科。5月7日,王迎先被抓了,警察审得特别狠,带他去新店溪指认赃款地点。在秀朗桥上,王迎先挣开束缚,跳进河里淹死了。警方说是自杀,可老百姓觉得不对劲,怀疑警察逼得太狠,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 同一天,警方根据另一条线索,突袭和平西路的一间出租屋,抓到了李师科。搜出赃款和作案工具后,他老实交代了杀警和抢银行的事。5月21日,军事法庭判了他死刑,他没啥反应,就点了下头。 1982年5月26日早上,他被押到新店市安坑刑场。行刑前,他换了件新衬衣,头发也理得整整齐齐。枪响之后,55年的坎坷人生就这么结束了。 李师科的案子,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案发后,社会哗然,大家开始讨论退伍老兵的处境。因为王迎先的死,法律还改了,《刑事诉讼法》第27条加了新规定,保护被告的权益,被叫作“王迎先条款”。他的故事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老科的最后一个秋天》,让人感慨万千。 他从抗战英雄变成劫匪,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退伍后没人管,生活没着落,贫困把他逼上了绝路。这事儿让人看到,社会对老兵的忽视有多严重。当年那些为国流血的人,到了和平年代,却连饭都吃不上,这公平吗? 说实话,李师科不是啥好人,杀警抢银行,手上沾了血。可他也不是天生的坏蛋。他10岁就上战场,扛过枪,打过仗,后来却被社会扔在一边。贫困、健康问题、生活压力,一步步把他推向了犯罪。他抢银行,不是为了发财享乐,就是想活下去。这人挺复杂的,有英雄的一面,也有罪犯的一面。 他的死,敲了个警钟。社会得想想,那些老兵怎么办?不能让他们打完仗就自生自灭吧。贫困是个大问题,但更可怕的是没人管没人问。李师科的故事,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1982年,被判死刑的抗战老兵李师科,即将被押赴刑场。他换上了崭新的短袖衬衣,理
混沌于浮云
2025-07-05 20:35:0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