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自尽之前,嘉庆问他:“你贪污的钱根本用不完,为何还大贪特贪?”和珅回答道:“我贪的钱几十辈子都用不完,但最终还不是您的吗?”嘉庆听后脸色大变。 和珅,1750年生于满洲正红旗一个普通官员家庭,父亲是福建副都统常保,官不算小,但家里并不富裕。他小时候过得挺苦,三岁没了娘,九岁没了爹,日子紧巴巴的。可这家伙命硬,十岁进了咸安宫官学,学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还写得一手好诗词,脑子特别灵光,老师都夸他聪明。 1772年,22岁的和珅靠着继承的世职,当上了宫廷的三等侍卫。一次偶然,乾隆皇帝随口考他诗才,他对答如流,立马入了皇帝的眼。从那以后,他火箭式蹿升:1775年当上乾清门侍卫,不久又兼任副都统,再往后升户部侍郎、军机大臣,还管着内务府,等于把皇室的钱袋子攥在手里。几年工夫,他就从一个小侍卫变成了朝中顶尖大佬,权势大到没人敢惹。 乾隆对他宠得不行,甚至把十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让他成了皇亲国戚。这关系铁得不得了,也给和珅后来的贪腐开了绿灯。 和珅贪钱的手法,那真是五花八门,堪称教科书级别。他管着户部,掌控全国财政,盐政、关税、军饷,全是他说了算。他挪用公款,收受贿赂,搞得朝廷上下都得巴结他。据史料,他家里的金银珠宝、田地房产、古董字画,加起来值好几亿两白银,比国库好几年的收入还多。 他还拉帮结派,弟弟和琳靠他提拔当了四川总督,整个朝堂都是他的人。和珅贪得明目张胆,大家都知道,可乾隆就是护着他,甚至喊他“二皇帝”。这宠信让他越来越嚣张,也让他觉得自己怎么贪都不会有事。 但这种好日子,终究有个头。乾隆一死,嘉庆憋了多年的火就爆发了。 1799年,乾隆驾崩,嘉庆刚上台没几天,就把和珅抓了,锁进大牢。嘉庆亲自审他,怒气冲冲地质问他为啥贪这么多钱。据说和珅辩解,自己敛财是为了给乾隆南巡凑钱,国库不够用,他就想办法补上,乾隆知道也没怪他,所以算是默认了。 这话有点道理。乾隆六次南巡,花了2000多万两白银,相当于国库一年收入,这钱不少是和珅“筹”来的。挪公款、收贿赂,乾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自己的面子和享乐,根本没管。可嘉庆不吃这套,他要的是新皇帝的权威,不能让和珅再蒙混过关。 于是,嘉庆下令抄家,查封和珅府邸,把他那帮党羽也收拾了。和珅的辩解没用,嘉庆铁了心要杀鸡儆猴。 和珅的罪证太多,嘉庆本来想判他凌迟,让他死得惨点,给大家个教训。可十公主哭着求情,说和珅是先皇的人,求留个全尸。刘墉等大臣也劝说,念他以前干过点实事。嘉庆想了想,改成赐死。 1799年正月十八,和珅在狱中接过白练,写下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然后自己把自己了结了。抄家那天,官员进了他家,差点没被金银珠宝晃瞎眼。据统计,他家有白银8亿两,相当于清朝15年税收,还有无数田产房产。民间都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钱一抄,国库都宽裕了。 和珅的死,不光是因为他贪,更因为他站错了队。乾隆活着时,他是皇帝的红人,可乾隆一走,嘉庆要收拾的就是乾隆留下的烂摊子。和珅贪的钱再多,也不过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儿。他的那句“最终还不是您的吗”,虽然没真凭实据,但点出了一个事实:在那时候,官员的命和钱,全捏在皇帝手里。 他的贪腐,离不开乾隆的纵容。乾隆要面子,要享受,和珅就投其所好,拼命敛财。可这也说明,清朝那会儿的制度有大问题,皇帝一句话就能让贪官横行,也能让贪官瞬间完蛋。 和珅的故事,讲到今天还是个话题,不光因为他贪得多,还因为他和皇帝的关系太微妙。他用权谋爬上去,又因为权谋栽了跟头。权力这东西,看着诱人,可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烧了。 他的结局告诉咱们,贪腐没好下场,靠皇帝宠信也不是长久之计。清朝的例子摆在那儿,制度不改,贪官就层出不穷。 和珅这一生,权倾朝野却不得善终,留下的故事让人感慨。你觉得他是纯粹的坏蛋,还是制度下的牺牲品?他的贪腐到底是个人问题,还是那时候的政治生态使然?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咱们一起挖挖这段历史的深意!
和珅自尽之前,嘉庆问他:“你贪污的钱根本用不完,为何还大贪特贪?”和珅回答道:“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7-05 21:17:05
0
阅读: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