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严惩!”7月3日,上海,一女子带着孩子到动物园里游玩,谁知却用球多次打砸水

云景史纪 2025-07-06 11:02:47

“必须严惩!”7月3日,上海,一女子带着孩子到动物园里游玩,谁知却用球多次打砸水豚的头部,看见孩子打不准,她还教孩子要“打它的头”,网友看到这一幕后气愤不已,直言终于知道这些熊孩子是怎么来的了,原来家长也不是省油的灯!

有句老话说得透:“有其子必有其母。”当上海野生动物园的监控画面记录下那令人咋舌的一幕时,这句话像一根针刺破了公众对亲子教育的担忧。

在7月3日午后,暑热把水泥地烤得发烫,水豚们扎堆泡在水池里,粉灰色的皮肤浸在波光里,本该是游客镜头里温顺的画面,却被一对母女的举动撕成了碎片。

只见女人蹲在池边的石头上,裙摆扫过“文明观赏”的提示牌——或许是阳光太刺眼,或许是她根本没看见。她伸手从水里捞起一个黄色塑料球,那球轻飘飘的,本该是水上玩具此刻却成了武器。

由于第一次砸向水豚头部时,那只半眯着眼打盹的动物猛地一激灵,脑袋扎进水里溅起的水花沾湿了女人的裤脚,她却像没察觉反而扭头对身旁的小女孩笑:“你那样扔不行,打它的头。”

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她的示范:身体前倾,手臂抡圆,塑料球带着风声砸在水豚毛茸茸的头顶。

而水豚再次躲避,浑浊的池水晃荡起来,倒映着岸边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小女孩有样学样捡起球就扔,好几次砸偏了女人就皱着眉纠正:“瞄准点!”十多分钟里,“咚咚”的砸击声混着水声,周围游客从最初的惊愕到低声议论,竟没有工作人员出现。

有游客后来在视频里指认:“水豚都闭眼了,头缩在水里不肯抬,明显是被吓着了。”

这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园方次日的回应带着一丝侥幸:“塑料球很轻,水豚皮糙,不会受伤。”这话像往油锅里泼水,瞬间点燃了网友的怒火。“有没有伤看的是身体还是心理?动物被吓得躲起来,这不是伤害是什么?”

甚至有动物行为学博主指出,水豚看似温顺,实则对人类的攻击行为非常敏感,反复受惊会导致应激反应。

更刺眼的是母亲的示范——当孩子把动物当作“可以随意欺负的玩具”时,家长递出的不是引导而是凶器。

评论区里,“熊孩子背后必有熊家长”的论调刷屏。有网友晒出自己带孩子逛动物园的经历:“我家孩子想摸羊驼,我蹲下来告诉他‘动物也会疼,我们要轻轻打招呼’。”

对比之下,上海这对母女的行为更像一面镜子照出某些家长的教育误区:把动物园当“活体游乐场”,把动物当“没有情绪的布景板”。

更讽刺的是女人教孩子“打它的头”时,那语气里的随意和兴奋,像在传授某种“游戏技巧”,却不知正在给孩子的价值观埋下扭曲的种子。

后来园方承诺“增加巡查力度、设置提示牌”,这固然是亡羊补牢,但网友的追问更值得深思:如果没有游客拍视频曝光,这十多分钟的伤害会被“看不见”到何时?

当管理停留在“事后补救”,当提示牌写着“禁止骚扰”却挡不住某些人的手,文明观赏的防线该如何筑牢?

或许有人会说,看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看它如何对待动物,这话不假,当母亲带着孩子施暴时,她毁掉的可能是孩子对生命的敬畏;当动物园的管理滞后于不文明行为时它缺失的或许是对“人与动物共处”的深层思考。

而水豚一次次扎进水里的动作,与其说是躲避,不如说是对人类文明的无声叩问:当我们带着孩子走进自然,究竟该传递怎样的生命教育?

那么你觉得面对这样的场景,你对这位女人的教育和对园方管理怎么看?

信息来源:《女子多次敲打水豚头部,还教孩子打,动物园:会增加巡查力度》荔枝新闻

0 阅读:413

评论列表

初遇

初遇

2
2025-07-06 17:12

应验了一句老话。养子不教如养驴。这个母的培养出一个充满了血腥暴力的一个逆子。

化缘六子

化缘六子

2
2025-07-06 13:48

这就是水豚啊[捂脸哭]以为是水老鼠呢

猜你喜欢

云景史纪

云景史纪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