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K1373次列车机车脱线后,因为乘客暑热难耐,发生的“砸窗”事件,经广铁集团长沙客运段官方通报之后,引发了更多网络争议,即使是官方媒体,也呈相反观点。我个人有几点想法: 第一,我在铁路上的朋友,大多支持理解列车乘务人员的处理,因为铁路是半军事化管理,最注重安全和规程,可以说是刻在骨子里的,所以当班乘务人员的处理,很难苛责;从铁路公安对砸窗人员“批评教育”的处理方式来看,一方面是担心类似行为扩散,带来风险,对这种行为不鼓励;一方面是这种问题是铁路事故引发的,责任首先在铁路,故没有进行更严格的处理。 第二,事情已经发生,关键在于,要根据官方的结论和事情的实际经过,得出改进措施,以后发生类似的情况,有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从列车本身来看,现在普速列车是直供电,机车是电力机车,取电发生故障后,全车就没有电。所以从产品上,存在“断电后通风困难”的瑕疵;从工作流程上,乘务员不让开门砸窗,应急预案不完善,是应该改进和解决的重点;就现场环境来说,广铁集团认为如果开车门会引发安全风险,这个说法是合理的,毕竟旅客人多,如果争相下车,必然会导致混乱甚至人员受伤。铁路部门应在确保车辆能行驶的情况下,让列车进站后再处理问题。但关键是铁路方面判断“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此说法未见得合理,应该考虑乘客的实际感受。打开气窗、发矿泉水等动作,不足以缓解旅客的不适。总体而言,对旅客的感受,以及可能引发的风险,没有准确的评估。 第三,就砸窗的人来说,通报语焉不详,是该乘客个人情绪激动,还是有其他人身体严重不适,应结合实际情况判断。到底算不算“紧急避险”是关键。如果是属于“紧急避险”的情况,那么该乘客就不应该被“批评教育”,从道德上还应该表彰。假如说,如果事发当时,有乘客晕倒,那么该乘客的破窗行为就是合理的。 总体来说,我觉得乘务人员优先考虑安全,是没有错的。但是从规章、流程和列车本身,对类似情况准备不足。这个事对广义上的“铁路行车安全”是有很大启发、警示作用的。铁路部门应该吸取教训,亡羊补牢。从宣传上来讲,这篇通报出自长沙客运段,但我相信是广铁集团甚至更高层级部门指导、审核的。否则单凭客运段,可能处理能力不足,但通报整体仍然是以陈述经过为主,显得过于冷漠,缺乏关怀和自我总结。该通报发布后,部分媒体“洗地”的言论,更不足取,如果是铁路部门安排的,那就更是给自己添乱。这些媒体文章,对事情的解决起到的是反作用。
太不应该!K1373客运列车遇到状况停车约3小时,当时车上闷热难受,一小伙忍受不
【5评论】【2点赞】
用户16xxx59
不是上海段吗?怎么变成广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