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医院,医生护士竟排队找病号看病,只因对方是著名老中医,不料,当网友们看到老中医的表情后却瞬间绷不住了,调侃:他是来看病的,不是来看病的...... 根据潮新闻7月5日报道,医者难自医,原来这句话真的不是空话……
南京一家医院里,有个住院的老爷子,鼻子上还插着氧气管。可护士们休息时,竟悄悄排起队,他们不为别的,就想让这位老爷子给瞧瞧自己的身体。
医院里那位护士说,这老爷子可不是一般人,而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退休多年了,科里老资格的医生都听过他名字。护士们私下传,老爷子家里挂满了锦旗,都是病人真心实意送的。
于是出现了这有点好笑又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场面:明明老爷子是来住院的病人,可到了休息点,医生护士们竟围拢过来,把他当成了临时坐诊的先生。
老爷子还真没推辞,他半靠在病床上,任凭那根氧气管还插在鼻子里,手却稳稳搭上了护士伸过来的手腕。他眯着眼,指尖按着寸关尺,仔细琢磨着脉搏的跳动,口中念念有词。护士们围在旁边,大气不敢出,眼神里全是期待和信任。
护士还说,老爷子特别和气,像爷爷对孙女,大家要给钱,他坚决不收,直摆手。
有网友看到这场景后调侃:“他是来看病的,不是来看病的......”
这话一针见血,扎进了无数人的心坎里。很快,评论区里涌出了许多真实的经历,一个网友留言,“我朋友当年住院,出院后总往一个赤脚医生那儿跑,他说亲眼看见,管他那家医院的院长、副院长,自己病了都偷偷摸摸去找那赤脚大夫瞧!”
另一个网友的回忆更沉重:“十年前我脚上感染,就一个普通的细菌感染啊!老家医院三个主任围着,仪器查了个遍,连积液都抽不干净,最后给我一张纸,上面写着可能截肢。我当时人都傻了!后来咬牙去了成都一家中医诊所,你猜怎么着?四天!就四天,我能下地走路了!”
我们习惯了医院里冰冷的机器运转声,习惯了医生快速敲击键盘开检查单的背影。然而当那根细细的氧气管,悬垂在一位正为年轻护士诊脉的老中医鼻端,这画面却成了某种无声的诘问。
一个更深的忧虑浮出水面:为什么本该最懂健康之道的医生护士们,却需要向一位自己病着的同行寻求答案?
医护过劳,已是沉疴,一份报告里的数字触目惊心:近八成医生曾带病工作,超六成护士长期处于慢性疲劳状态。他们日夜守护生命堤坝,自己这座堤却早被侵蚀得摇摇欲坠。当那个护士伸出疲惫的手腕给病床上的老中医搭脉时,哪里是寻常问诊?分明是医者在庞大体系重压下,一场无声的自我求救。
护士们围着病榻上那位带氧问诊的老者,这场景温暖中透着一丝荒凉。它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共同的困境:当最懂健康密码的人都在透支自己,当最该被疗愈的疗愈者都难以寻得真正的身心庇护时,这难道不是整个系统发出的疲惫信号?
当医生自己都找不到医生时,健康的根基究竟立于何处?老爷子那根氧气管,连着病房里的氧气,也无声地连通着我们对医疗本质的叩问。
消息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