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美国方面认为:“歼-35的量产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同时量产两种第五代

正又直说事 2025-07-08 14:20:40

7月6日,美国方面认为:“歼-35的量产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同时量产两种第五代战斗机的国家。两架互补的第六代战斗机在成飞和沈飞同步研发,并于2024年12月在飞行原型机阶段亮相。这意味着下一代战斗机也将复制这一发展模式,因为这些战斗机计划于2030年代初投入使用。   早在2021年,FC-31“鹘鹰”转正为歼-35时,外界就察觉到中国航空工业的野心。这款脱胎于外贸项目的中型机,经过十余年迭代,已进化为最大起飞重量30.8吨的重型舰载机,其配备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250公里,配合分布式孔径系统,能实现360度无死角战场感知。   对比美军F-35C,歼-35的双发设计在可靠性上更胜一筹,而中国独创的3D打印钛合金一体化机身技术,让其隐身蒙皮接缝误差控制在0.01毫米级,彻底解决了F-35因多国制造导致的工艺参差不齐问题。   更令美国不安的是,中国在第六代战斗机研发上已悄然领跑。2024年12月,成飞“银杏叶”与沈飞“褐雨燕”两款六代机原型机几乎同时完成首飞。成飞机型采用无尾大三角翼布局,配备三台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可实现5马赫以上的高超音速巡航;

沈飞机型则采用兰姆达翼设计,更适合航母起降,其背部进气道设计不仅优化了隐身性能,还能通过内置冷却系统降低红外特征。这两款战机均突破了五代机“4S”标准,具备全向隐身、智能蒙皮天线、激光定向能武器等颠覆性技术,甚至能指挥无人机蜂群作战。   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研发模式,源自中国航空工业的“双轨制”传统。从歼-10与歼-11的竞争,到歼-20与歼-35的互补,中国通过成飞与沈飞的良性竞争,既避免了技术垄断,又加速了技术迭代。   以歼-35为例,其从FC-31到正式列装仅用13年,而美国F-35项目耗时长达22年,且至今仍受发动机故障、软件漏洞等问题困扰。 中国六代机研发已开始探索“有人-无人协同”作战体系,这比美国“忠诚僚机”计划更强调人机深度融合,未来或将重新定义空战规则。   看着中国航空工业跑得这么快,美国五角大楼急得直转圈。美军的NGAD六代机项目虽说启动好些年了,可到现在还停留在电脑画图阶段;中国这边呢,两款六代机原型机不光完成了首飞,还打算在2030年代初就能拉出去打仗。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赛中,中国展现出独特的战略智慧。通过歼-20与歼-35的“南北呼应”,中国构建了覆盖陆海空的隐身作战网络;而六代机的同步研发,则为未来战场预留了技术先手。   美国那边还在为F-35的生产拖拖拉拉吵翻天,中国这边珠海航展上已经亮出能挂高超音速导弹的歼-35原型机了。这种“量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步子,正把全球军事平衡的格局给改了。

0 阅读:120

猜你喜欢

正又直说事

正又直说事

又正又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