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参军不到三个月的新兵肖德兵,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一次战斗中,上午入团

如梦菲记 2025-07-08 15:24:13

1979年,参军不到三个月的新兵肖德兵,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一次战斗中,上午入团,下午入党,并且荣立个人“一等功“!他凭什么?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9年2月28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一场激烈战斗中,一名刚刚入伍不到三个月的新兵完成了不同寻常的经历:上午被批准加入共青团,下午在战斗中被火线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荣立个人一等功,他的名字叫肖德兵。   肖德兵,湖北省嘉鱼县人,1960年出生,1978年12月正式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部队,1979年初,他所在部队奉命南下广西,准备支援前线作战。   此时,他还未满十九岁,军事训练尚未完全结束,接到命令后,他与连队一同转入临战准备,仅仅抵达作战地域数日,部队就接到命令,要求配合主力部队攻占梁山方向的重要阵地——650高地。   由于部队所处地形复杂,道路崎岖,加上敌方不断以炮火进行袭扰,他们前进的速度被大大拖慢。   在距离战斗发起时间不到一天的情况下,上级下达了强硬命令:必须在次日拿下目标高地,这意味着无论准备情况如何,所有人都要立即行动。   连队临时组建突击队准备实施穿插作战,肖德兵主动请战,他平时话不多,但训练刻苦,性格坚韧,为了减轻伤员班长的负担,他一人背着两人的装备,依旧保持队形没有掉队。   当突击队发起行动时,他第一个举起手表示愿意参加突击,他们借助夜色接近目标阵地,成功渗透敌军防线,将敌人炮阵地彻底摧毁,夺下了650高地。   战斗胜利后,敌军迅速组织反扑,650高地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在连续十三天的坚守中,肖德兵和战友们面对多次强攻,他所在的排最初有四十余人,在连续战斗中不断减员,最终仅剩十余人。   他身上多处中弹负伤,弹药几乎耗尽,但仍坚持战斗,他曾多次捡起牺牲战友的武器继续射击,有一次近距离遇敌,他直接用手榴弹将对方击退。   在守卫高地的关键时刻,肖德兵的英勇表现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在战斗中期,连队指导员在观察他连续击退敌军的表现后,当即宣布他为共青团员。   几个小时后,当他顶着弹雨持续战斗,依旧坚守阵地时,指导员再次报告上级,批准其火线入党,这是在同一天内完成入团和入党的特殊情况,整个过程发生在激烈战斗的间隙。   这场战斗中,肖德兵共击毙敌军十一人,他所在的连队被评为“突击英雄连”,他本人荣立个人一等功,并被评为四级伤残军人,战后,他从不向人提起自己的功绩,也从未自称英雄。   他始终认为,真正的英雄是那些长眠于异国山林、不曾归来的战友,很多牺牲者连姓名都没留下,却用生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肖德兵后来的工作仍在部队,他一直在湖北嘉鱼县武装部工作,直到2005年春办理转业手续。   墙上那张“1979年2月28日上午入团”的证明书和“1979年2月28日下午入党”的党员登记表,依旧挂在办公室墙上,每当有人问起那段经历,他总是轻描淡写,只说那是一场战斗而已,从不夸耀。   2019年,他获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他站在领奖台上,神情平静,对于那些光环和荣誉,他始终保持一份冷静。   他说,那些为了国家倒下的人,才是值得被永远铭记的,他活着,就要把他们的故事讲下去。   肖德兵并不是天生的英雄,他只是用自己的选择、坚持和牺牲,在枪火纷飞中履行了一名军人的职责,他那天的入团、入党和一等功,都是在火线上、在实战中,在生死一线间用行动换来的。   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事迹,但正是这种朴实坚定,才构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最真实、最可敬的模样。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志气骨气底气”——功勋老兵肖德兵在校开讲——国防科技大学

0 阅读:27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