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国军“天下第一旅”旅长被俘,可他对此却不服,不仅要见陈赓,还理直气壮地说:“你们打仗不讲规矩,这仗不能这样打!”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6年秋天,晋南战场上炮火连天,国民党整编第一旅向浮山方向推进,这支部队在国民党军中有着特殊地位,号称“天下第一旅”,不仅全员配备美式武器,旅长还是蒋介石器重的中将黄正诚。 黄正诚出身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赴德国深造,被视为国军系统中难得的高级军官,他行事严谨,信奉操典,对军事规范有着近乎固执的执念。 由于他的旅配属在胡宗南麾下,因此无论是地位、待遇还是装备,这支部队都在同级别中遥遥领先。 晋南作战中,国民党方面企图夹击我军部队,胡宗南从临汾北上,第二战区从南部推进,想把解放军压缩在中间地带。 解放军第四纵队司令陈赓掌握情报后,在洪洞东南布下口袋阵,采用侧击、合围的打法,希望能歼灭敌方突出的部队。 当时黄正诚对这场战斗信心十足,他将第一旅按照教科书式战法分布在道路沿线,前锋推进,主力跟进,火炮支援,架势十足,他认为只要我军正面交锋,就一定可以用火力和阵形将其击溃。 战斗开始后,国民党先头部队一路攻入浮山,黄正诚得令前出,加强阵地,准备扩大战果,他并不知道,对面的解放军已经有了完整部署,9月22日晚,第一旅第二团抵达官雀村,驻扎下来。 其实,这正是解放军的主力埋伏地带,当夜,十一旅发起攻击,打得这支团措手不及,敌军团长王亚武多次请求增援,黄正诚闻讯,急忙带领第一团赶往救援,途中还配备山炮打算开路。 黄正诚按部就班部署部队,将山炮架设在村前,对着官雀村阵地猛轰一通,但解放军早已做好准备,临时工事十分坚固,炮火收效甚微。 炮击持续到天黑,他下令停止进攻,计划第二天再作安排,当天夜里,陈赓调动部队对黄正诚进行包围,十旅早已埋伏在程堰村一带,对其主力形成合围态势。 9月23日深夜,我军发动总攻,战斗迅速扩展至多个村落,官雀村第二团基本被全歼,王亚武中弹身亡,黄正诚的指挥部在陈堰村遭遇猛烈炮击,一时间混乱不堪。 他在夜间逃入附近窑洞,试图隐藏身份,脱离战场,与此同时,黄正诚所率第一团被压缩至小范围区域,防线崩溃,战斗持续至24日凌晨,国民党第一旅几乎全军覆没。 战斗结束后,解放军开始清点战果,大量俘虏集中管理,由于人员众多,一时间难以识别所有身份,黄正诚趁乱混在士兵中,身穿士兵制服,脚踏皮靴,下身仍穿着呢料军裤。 这个细节最终引起注意,解放军政工人员发现他神色异常,多次试图向外挪动,引起警觉,经过盘问,他最终承认自己就是黄正诚。 黄正诚被押解至前线司令部时并未低头认输,他提出要见陈赓,并声称我军作战不讲规矩,破坏战场秩序。 他对失败耿耿于怀,始终认为如果按照传统战法,两军阵地正面交锋,他不会输,陈赓接见了他,指出他用飞机大炮打了我军十二个小时,连一个小山头都没拿下来,反问他那所谓的“规矩”是否真正有效。 此次战斗结束后,第一旅被彻底歼灭,这是国民党在晋南的主力之一,对胡宗南来说,是无法承受的损失,他为掩盖战败事实,重新组建该旅,并试图在之后延安战役中让该部队夺取表面胜利以重塑声望。 黄正诚被我军释放后返回南京,但蒋介石对其失利颇有微词,将他长期监控,限制活动,1949年随国民党撤退至台湾,在政治风波中牵涉进内斗案件,被囚禁数年。 最终因病中风,病逝于狱中,他始终不解,为什么依照军事条令训练多年、配备精良的部队,会被我军以“游击战术”击败。 这场战斗与其说是军事上的一次胜负,不如说是两种思维方式的较量,黄正诚信仰教条,拘泥形式,期望按章办事打出一场“干净”的战斗。 而现实却告诉他,战争从不是课本上的模拟,人民的支持、对战局的灵活把控和坚定的信念,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临浮一役,不仅击碎了国民党一个王牌旅的荣耀,也撕开了军官集团中脱离现实、迷信制度的幻想,历史不会记住他们背诵了多少操典,只会记住谁真正赢得了人民和胜利。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解放军档案馆《临浮战役作战日志》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