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38师师长下令剥光132头日寇的衣服,然后全部砍头,用禽兽的血祭奠南京遇难同胞,当日军指挥官赶到后,都不禁颤抖的说:“从没见过这么狠的中国军队。”这位铁血将军,便是抗日名将,桂系狠人莫德宏。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8年春,华北战局紧张,日军继续南下扩张,企图打通津浦铁路,彻底切断中国军队南北联系。 台儿庄成为战场核心,中国军队在这一阶段已不再单纯防守,部分部队开始尝试主动出击,以小股精锐牵制日军主力,争取战略主动权。 时任第138师师长的莫德宏,出身广西苍梧一个贫苦农家,年少从军,作战经验丰富,他在桂系军中以铁血治军著称,长期执行严明纪律,不许士兵扰民。 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所率部队调往徐州方向,成为前线重要防线之一,第138师隶属于桂系第48军,兵员虽不多,但多为广西壮勇,素有“广西狼兵”之称,作战勇猛果断。 1938年2月上旬,莫德宏接获情报,日军第58联队一个大队正在考城以南活动,这支日军部队约有一百三十余人,配备轻重机枪,属于日军第13师团的骨干力量。 莫德宏判断这支部队意在夜间渗透,破坏铁路节点,影响后方补给线,他当即命令部队不做等待,主动出击,他知道日军在夜间作战能力受限,这正是伏击的好时机。 138师迅速调整部署,分批前出,先由侦察分队锁定日军行动路线,主力则隐蔽集结在日军必经之地附近,夜色中,日军小队沿河道行进,并未察觉己方已被分段包围。 当夜深人静时,伏击部队一声枪响打破夜空,随即火力全面开动,日军仓促应战,但很快发现自己已无退路,中方用机枪压制日军火力点,同时派出熟悉地形的小队绕后切断退路。 激战持续至凌晨,日军剩余百余人死伤惨重,被迫退入附近一座破庙,莫德宏命令将其彻底包围,不许任何人脱出,接下来整整一个白天,中方未急于攻打,而是用喊话干扰,切断对方补给,压缩其心理防线。 入夜后,莫德宏判断对方已陷绝境,派大刀队清剿,大刀队是该师精锐中的精锐,专门训练近战斩杀术,队员多数来自广西山地部落,身手敏捷,体能出众。 日军在彻底绝望中举白旗投降,132人缴械不抵,按照军事惯例,本可押解后方,但就在士兵汇报战果等待进一步处置命令时,莫德宏面色凝重,他沉思许久,没有说话。 不久前的南京大屠杀在国内引起巨大愤慨,30余万同胞被屠戮的画面一幕幕浮现脑海,他见过战场血腥,但那是军人与军人之间的对抗,而南京的惨剧是侵略者对手无寸铁百姓的屠杀。 他曾亲眼看见难民营中流离失所的儿童,也曾在前线看到老百姓被屠村后满地残尸,这些画面在他的脑海盘旋不去。 他没有召集会议,也没有征求意见,只是简短发出命令,要求将全部俘虏押出庙门,集中在空地上,士兵按照指令执行,将132名俘虏衣物剥去,双手反绑,按三列跪下,统一面朝南京方向。 无口号,无喧哗,只有一片肃静,随后,大刀队走上前去,刀光落下,头颅滚地,尸体被弃置原地,地面血水成河,整整一排,整整一地。 几日后,日军第13师团增援部队赶至,进入寺庙所在地区,所见之景令日军震惊,光秃尸体排列整齐,头颅统一朝向,场面极为骇人,不少士兵精神受挫,当场呕吐,指挥官在现场停留良久,面色苍白,转身无言。 这场战斗最终被称作考城之战,虽为一次局部战斗,却在心理战层面形成重大转折,日军原本轻视中方守军,以为桂系部队只擅山地游击,对正规战斗应付不足,此役之后彻底改变了看法。 138师以人数少、装备弱的前提下取得完胜,不仅清除了敌军渗透威胁,更用行动震慑对方指挥系统。 考城之战后,日军在该区域作战风格变得谨慎,不再贸然出击,而中方部队士气大振。 许多部队开始效仿此战方式,在正面作战不利时采用夜袭与分段围歼,转守为攻,这一战的经验很快被传达至周边集团军,成为当时作战参考范例。 莫德宏并未就此受到特别嘉奖,他只是按部就班执行军职,战后谈及此事者甚少,他本人也未主动提及。 直到多年以后,相关资料被公布,人们才重新认识到,这位并不张扬的师长,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刻,用极端果断的行动回应了血债。 他并未滥杀,而是在战场上,用一场令敌胆寒的清剿告诉侵略者:血债血偿,是战争最直接的语言。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德重恩弘的抗日英雄莫德宏——抗日战争纪念网
南京大屠杀时,日本人奸污妇女到什么程度?一位伙夫说出了实情,惨绝人寰……193
【13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