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仪式结束后,仅获评少将军衔的贺晋年,遇到了刚跟老领导敬礼、寒暄完毕的韩先楚,两人礼貌性的握握手,韩先楚毕恭毕敬的主动敬礼,上将向少将主动敬礼,贺晋年忙不迭地回礼,看着这位“后起之秀”,心中既佩服又感慨。 先说贺晋年,1910年生在陕西安定,也就是现在的子长县。1928年入党,1930年投身红军。他在红军时期干过团长、师长、军长,尤其在陕北红军那块儿,功劳不小。 到了解放战争,他当上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司令员,打过四平、辽沈、平津这些硬仗。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东北军区当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被评为少将。这人资历老,经历丰富,是个实打实的老革命。 再看韩先楚,1913年生在湖北黄安,现在叫红安。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30年入党。他在红军时期从排长干起,一步步升到营长、团长,后来到师级干部。 解放战争中,他当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司令员,1946年在新开岭把国民党第五十二军25师给全歼了,开了东北战场歼敌整师的先河。 1949年,他当第40军军长,参与平津、渡江战役,1950年还指挥解放了海南岛。1955年,他拿到了上将军衔,战功赫赫,没得挑。 韩先楚为啥要给贺晋年敬礼?这得从俩人的关系说起。1935年,红十五军团成立时,贺晋年是81师师长,韩先楚当时只是个营长。 贺晋年比韩先楚大3岁,资历也深,那时候没少带他、教他。后来解放战争,韩先楚打仗特别猛,战功蹭蹭往上涨,超过了贺晋年。 到1955年授衔,韩先楚成了上将,贺晋年是少将。按军衔来说,韩先楚高好几级,但他没摆架子,反而主动敬礼。这不是拍马屁,而是对老大哥的尊重,念着当年的情分。 再说贺晋年,看见韩先楚这后起之秀,心里肯定五味杂陈。他自己打仗也不差,但解放战争后期指挥的仗没韩先楚那么出彩,军衔自然就低了点。韩先楚这一礼,既让他感动,也让他感慨岁月无常。 1955年授衔,是新中国第一次给军队评军衔,意义重大。那时候军队里讲资历,但更看战功。贺晋年红军时期是老资格,可解放战争中,韩先楚打的胜仗更多、更硬,军衔高很正常。 韩先楚这敬礼,不光是个人情谊的事儿,还反映了当时军队的风气——尊重历史,也敬重能力。这举动在军官和士兵间传开,大家都觉得挺暖心,也挺提气。 这事儿还有个背景。授衔后,有些老资历的将领对军衔高低有点想法,但韩先楚用行动告诉大家:军衔是军衔,情谊是情谊,别混为一谈。 他这态度,对稳定军心、团结部队也有点作用。贺晋年呢,回礼时也很大气,没端架子,俩人这互动挺正能量。 授衔之后,贺晋年没闲着。1955年他去解放军军事学院进修,1957年毕业后当了装甲兵副司令员,搞装甲兵建设干得挺起劲。 晚年他写回忆录,把革命那段历史留下来,2003年去世,活了93岁。这人一辈子低调踏实,没啥花架子。 韩先楚呢,1957年当了福州军区司令员,1973年调到兰州军区当司令员,1980年退下来进了中央军委常委,1983年还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6年去世,73岁。他后半辈子一直在高位,干得风风火火,影响力不小。 俩人后来的路不一样,但都有个共同点:对革命那段经历特别珍惜。贺晋年回忆录里常提到老战友,韩先楚晚年也爱讲当年的仗。他们的情谊,不止在那一礼上,更在几十年的并肩作战里。
1988年第二次正式全军授衔,谁的军衔含金量最高?如果这次授衔有排名,谁会排在第
【1评论】【4点赞】
用户12xxx17
青年当奋进,后起可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