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蒲石七月柴窑开窑——元青花重器集合

艾小艾的茶器聊 2025-07-12 15:14:50
蒲石干道甫老师汝窑元青花怎么欣赏? 一、 1. 一千年后艺术家的重新审视 干道甫用当代人的视角,东西方美学的碰撞,对陶瓷史的感悟,对中国笔墨艺术的掌握,结合蒲石柴窑的烧制,才有这令人激动人心的作品。 2. 汝窑上的再创作 汝窑如玉的内敛质感,釉面特性使青花料在特殊底面上产生意想不到的渗透与堆积效果。 二、 1. 深厚笔墨功底结合元青花笔法 干道甫老师通过饱满的笔触,极其有张力的线条,重新构建出新的纹饰搭配。不仅是视觉冲击,更承载对“过去”的思考——如他所述:“我将自己带入成元时的画师,沉浸在过去的境遇里,重现鲜活样子的元青花。”他更加关注纹饰韵律流动,体会其试图“与元代、当下”进行融合。 2. 青花之“妙” 他强调青花的魅力在于“变化性、偶然性和神秘性”。烧制前的不可预知与出窑后的“陌生感”。这种对“偶然性”的敬畏,暗合禅宗“无常观”。游刃有余又笔意酣畅,令人神迷。 三、元青花的当代性 1. 对元青花的继承 元青花本身是多元文化交融产物(蒙古、汉、伊斯兰),干道甫老师则进一步强化这种开放: 器型:蒲石窑口为元青花量身设计的器型,延续元青花“雄浑矫健”的形体语言(如大罐、梅瓶的饱满轮廓),但还得更适合把玩使用。 钴料:元青花因进口“苏麻离青”成就传奇,蒲石以国产料配置,探索本土材料的当代可能性。 2. 文人画精神 笔势的“书写性”直追徐渭、傅抱石的写意韵味。大笔挥洒中可见“墨分五色”的层次,将水墨的“气韵生动”化成陶瓷的“蓝白幻化”。 宋瓷的含蓄美学,铁胎汝釉与青花结合出新质感,——温润如玉的釉色中绽放幽深的钴蓝。 观者可以探寻的心,感受那笔法中的精妙意趣。

0 阅读:0
艾小艾的茶器聊

艾小艾的茶器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