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约车突然急刹致乘客三折叠手机摔坏需赔偿7999元,司机:保险不赔、平台也不管,乘客说起诉我,我很冤 网约车急刹惊魂:2万手机维修纠纷背后的责任迷局 深圳的晚高峰,车水马龙里藏着无数故事。网约车司机老陈怎么也想不到,一次为避让行人的急刹,会让自己卷入一场 “天价” 手机维修纠纷 —— 乘客的三折叠屏手机买时花了 2 万多,换屏要 7999 元,保险不管、平台推诿,乘客放话 “不赔就起诉”,老陈坐在车里,望着导航里拥堵的路线,满心都是 “我比窦娥还冤” 的无奈。 急刹!2万手机摔成 “碎屏艺术” 那天傍晚,老陈像往常一样接单,乘客小吴坐在后排,正用新买的三折叠手机刷短视频。车过华强北路口,一个外卖小哥突然从非机动车道窜出,老陈一脚急刹,车身猛地前倾,小吴手中的手机 “啪” 地砸在中控台上 —— 原本流畅的折叠屏,此刻像朵畸形的花,中间折痕处裂出一道刺眼的缝。 “师傅你怎么开的车!” 小吴瞬间炸了,举着手机的手都在抖,“这手机两万多买的,换屏得 7999 元!” 老陈慌了神,一边道歉一边解释:“真不是故意的,前面突然窜人,不刹车就撞上了……” 可小吴根本听不进去,“我不管,你得赔!这是你急刹造成的!” 索赔!保险、平台 “踢皮球” 老陈第一时间联系保险公司,客服听完情况,冷冰冰回了句:“您买的是三者险,乘客物品损坏不在理赔范围。” 他又打给平台客服,得到的答复更让人心寒:“建议您与乘客自行协商,平台无法强制介入赔偿。” 坐在车里,老陈越想越委屈。自己开网约车,一单才挣几十块,7999 元几乎是他半个月的收入。“我是为了避让行人,属于紧急避险啊!” 他反复给小吴解释,可小吴态度强硬:“你急刹是你的事,我的手机坏了就得你赔!不赔我就起诉你!” 争议!法律边界与 “紧急避险” 怎么算? 这件事很快在网约车司机群里炸了锅。有人说老陈冤:“紧急避险是为了救人,凭啥让司机全赔?” 也有人吐槽小吴较真:“手机摔了谁都不想,可司机也不是故意的。” 但法律层面,这事真能算 “紧急避险” 吗? 律师朋友给老陈分析:“紧急避险得看是否‘必要且合理’。如果避让行人确实会引发更严重后果,司机行为可能免责。但乘客物品损失的赔偿,还得看运输合同约定 —— 网约车平台通常会在协议里写明‘乘客随身物品损坏,司机无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平台不承担责任’,这就把难题甩给了司机和乘客。” 这话让老陈更绝望了。他不是故意急刹,可小吴的手机实实在在坏了;他想负责,可 7999 元的维修费(换屏 7999 + 手机本身价值两万多 )像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协商!一场关于 “责任” 的拉锯战 僵持了几天,双方都有些疲惫。小吴也开始反思,自己当时玩手机没拿稳,或许也有责任;老陈则想着,真闹到法院,耽误时间不说,影响接单更亏。 小吴主动联系老陈:“师傅,我去售后又问了,换屏确实得 7999 元。但我也知道你是为了避让行人,咱商量商量,你看赔多少合适?” 老陈叹了口气,说:“我真不是不想赔,可我这收入…… 要不我尽量凑凑,赔你一部分,你也承担些,毕竟手机是你在用,也有保管责任。” 两人你来我往,从一开始的剑拔弩张,慢慢变得理性沟通。老陈说自己愿意承担主要责任,但希望小吴也能理解他的难处,适当分担;小吴则表示,会去看看有没有更优惠的维修渠道,降低损失。 他们约定,找个时间一起去手机售后,确认最终维修费用,再根据实际情况,敲定双方承担的比例。目前,协商还在持续推进中,老陈和小吴都盼着能有一个让彼此都满意的结果。 反思!网约车的 “责任真空” 谁来补? 这场仍在协商中的纠纷,暴露了网约车行业的 “责任漏洞”:司机为避险急刹,却要独自面对乘客物品损失的纠纷;平台把 “协商” 当借口,保险只保 “车损人伤”,乘客成了 “夹心层”,司机更是 “冤大头”。 其实,解决办法并非没有 —— 平台可以推出 “乘客物品保障险”,几块钱保费就能覆盖这类意外;也可以优化规则,明确 “紧急避险” 情况下的责任分担。毕竟,网约车是城市出行的毛细血管,保障司机和乘客的权益,才能让这张 “网” 越织越牢。 就像老陈说的:“我们开网约车的,想的是安全把乘客送到地方,可遇到意外,不能让司机一个人扛。希望平台和保险公司,能给我们一份‘兜底’的安全感。” 这是一个普通网约车司机的心声,也是整个行业需要直面的问题 —— 别让 “急刹” 刹碎了司机的希望,更别让责任真空,寒了千万网约车从业者的心。
一网约车突然急刹致乘客三折叠手机摔坏需赔偿7999元,司机:保险不赔、平台也不管
文姐分享生活
2025-07-12 21:09:5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