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华人大言不惭的表示“山东舰就是现代版的北洋舰队,无论是吨位亦或者实力,甚至不如当年日本建造的航母”。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北洋舰队作为清朝末年亚洲第一大舰队,确实曾一度威震一时,但其所谓的“第一”并不是靠自主研发,而是大量依赖德国等西方列强的军舰订购。 这支舰队的腐败和偷工减料问题严重——炮弹里掺沙子、舰船质量参差不齐,导致甲午战争时惨败于日本海军。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如赤城号,虽然以携带大量舰载机闻名,但技术却极为落后,赤城号排水量约2.6万吨,能够搭载91架螺旋桨飞机,但这些飞机没有雷达,作战方式依赖飞行员目视瞄准,作战半径不足,且操作风险极高。 在中途岛海战中,赤城号开战不久就被美军摧毁,暴露了其战略上的脆弱,这些历史事实表明,过去的舰队和航母,无论是北洋舰队还是二战日本航母,都面临技术和体系的严重制约,无法与现代海军力量相提并论。 山东舰作为中国首艘国产航母,肩负着国家海军现代化的重大使命,其吨位达到6.5万吨,能够搭载30多架先进的歼-15舰载机,作战半径和打击能力远超历史任何舰队。 歼-15不仅具备3000公里的作战半径,还装备了超音速反舰导弹和先进雷达系统,具备全天候、多目标打击能力,相比二战时代只能目视瞄准的螺旋桨飞机,山东舰舰载机的战斗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山东舰并非孤军奋战,背后有055型大型驱逐舰、核潜艇和东风系列导弹的全方位作战体系保护,特别是055大驱配备的“鹰击-21”远程反舰导弹,射程可达1500公里,实现对敌方核心目标的“点穴攻击”,极大扩展了海军作战深度和广度。 山东舰从设计、建造到舰载机芯片、飞行员训练、维护保障,全程由中国自主完成,体现了完整且成熟的军工体系和科研实力,相比依赖外购的北洋舰队,山东舰标志着中国军工自主能力的历史性跨越。 现今日本自称拥有“航母”,实为《和平宪法》限制下的“多用途驱逐舰”或“直升机航母”,吨位多在两万吨上下,被视为“微型航母”。 这些舰艇的主要功能偏向防卫和直升机作业,与山东舰主打的多用途舰载战斗机舰载机平台不可同日而语。 日本航母严重依赖美国预警机、电子战支持和海上支援,一旦脱离美国保护,作战和自保能力都会大幅下降,相比之下,山东舰具备覆盖第二岛链的远程打击能力,具备相当程度的独立作战能力。 那些将日本“多用途驱逐舰”与山东舰对比,抹杀了两国军事实力的本质差距,也忽视了现代海军作战体系的重要性。 一部分日本华人以及海外华人总是习惯于贬低中国成就,这种“西强我弱”的心态让他们忽视了中国军事实力的快速发展。 山东舰的实力突破,不是简单的吨位和飞机数量的比拼,而是全方位综合作战能力的体现,面对这些现实,盲目拿历史上的舰队来“比高下”,显然是不客观甚至是刻意贬低。 现代战争已是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单凭排水量或舰载机数量不能代表真正的战斗力,山东舰所代表的是中国整体工业和科技实力的提升,是从“近海防御”迈向“远洋深蓝”的历史跨越。 山东舰不是北洋舰队的翻版,更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中国海军新时代的象征,它承载了中国航母制造业、舰载机技术和综合作战能力的最新成果,代表了一个自信崛起的国家在现代海权争夺中的坚实步伐。 面对挑衅与质疑,我们应以事实为凭,以实力为证,那些停留在1894年甲午海战或1945年二战旧影中的言论,只能说明发言者的知识局限。 今天,我们是2025年,中国海军以山东舰为起点,正稳步迈向世界一流海军的行列,守护着国家的海洋权益和区域安全,未来的海权竞争,属于有技术、有实力、有远见的国家。
1902年,被称作“晚清第一老丈人”的孙宝琦与家人的合影。为啥说他是晚清第一老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