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许世友喝得正高兴时,接到了北京打来的电话,他显得有些不悦,冷冷地说:

小博大史 2025-07-15 10:17:06

1955年,许世友喝得正高兴时,接到了北京打来的电话,他显得有些不悦,冷冷地说:“喂!我是大将许世友,你是谁?”很快,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熟悉而亲切的声音:“小兵恩来!”

主要信源:(知网——“大将许世友”与“小兵恩来”;人民网——许世友:出生入死 身经百战(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了首次军衔制度,这是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军衔评定结果公布后,一位久经沙场的将领却因为军衔问题产生了心结。

这个将领就是许世友。

当得知自己只被授予上将军衔时,这位以豪爽著称的虎将明显感到了失落。

他闷在家里喝了点酒想要解愁,结果越喝越是烦闷。

就在他酒意正浓时,一个电话打进了他的家里。

许世友带着几分醉意接起电话,大大咧咧地报上名号:“我是许世友,你是谁?”

电话那头的声音却十分平静地回答:“我是小兵恩来。”

这个称呼让许世友瞬间清醒,立即端正姿势恭敬回应:“是总理啊。”

这个深夜来电开启了一段将军与总理的重要对话。

许世友出生在河南新县的一个贫苦农家,小时候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强劲儿。

八岁那年,他随一位路过家乡的老和尚去了嵩山少林寺,在寺里一待就是八年光阴。

这八年里他练就了一身好功夫,还跟着师父学会了喝酒。

寺中岁月虽长,思乡之情却从未消减。

成年后他请假回家探亲,途中路见不平,出手教训了正在欺负百姓的恶霸,没想到竟失手将人打死了。

在少林寺待不下去的他,只好跑去投奔吴佩孚的部队当了兵。

在军阀队伍里,许世友看不惯那些乌烟瘴气的习气。

1927年,他毅然离开旧军队回到家乡,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共产党的思想。

许世友看到这支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队伍,毫不犹豫地投身革命。

在战场上,他手提大刀冲锋陷阵,敌人见到他那双怒目和满身杀气,无不胆战心惊。

战友们看他剃着光头又在少林寺待过,都亲切地叫他“和尚将军”。

这人打起仗来真叫一个不怕死,当红军时他七次参加敢死队,两次当敢死队长,每次都硬是从鬼门关杀出一条血路。

抗日战争时期,许世友带领山东纵队的战士们四进胶东,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重新建立起抗日根据地。

等到解放战争那会儿,中央直接点名让他担任济南战役总指挥。

这个“和尚将军”真有两把刷子,他搞了个“牛刀子战术”,命令部队盯着敌人要害猛扎狠打,结果硬是用了八天就把济南城给拿下来了。

建国后他也没闲着,又率领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后期的作战任务。

到了给部队评军衔的时候,许世友心里有了想法。

看着自己一路打仗立下的战功,又想到在解放济南这样的硬仗中坐镇指挥,他觉得起码能评个大将。

可名单出来后发现自己只是个上将,这下许世友心里可翻腾开了。

他想自己27年就入党了,算得上老资格;战场上出生入死那么多次,功劳也不小。

但偏偏有些人资历没自己老,功劳没自己大,军衔倒跑在了前头。

他越琢磨越来气,觉得是不是因为自己出身红四方面军而受到偏见。

这股闷气压在心里,许世友坐立不安。

他大着胆子想直接去找总理要个说法,结果总理有事外出不在办公室。

回家后他憋着一肚子委屈,忍不住一个人喝起了闷酒。

半醉半醒之际,他接到了那个改变心情的电话。

许世友放下电话立即清醒了,没想到总理深夜来访。

两人在家中客厅坐下,总理看到桌上的酒杯,轻松地表示平常小酌无妨,借酒消愁却不解决问题。许世友这才把心里的想法一股脑说了出来。

总理听后没有直接劝解,而是语重心长地说:“现在还在的同志能授衔,可那些牺牲的同志呢?他们在战场上献出生命,难道功劳就不可贵吗?”

这话听得许世友一愣。

总理接着给他细讲:“你想想,伟人带头表示不要参与军衔评定,你能说主席的功劳不大吗?粟裕将军打仗打得那么厉害,最终也是评了大将,这不都说明了什么?”

许世友听到这,脸上不由得发烫,当场就承认自己攀比的心思要不得。

总理看他认识到了问题,就拍拍他肩膀开导说:“说到底授衔就是个工作任务,大将也好上将也好,都是出生入死为国立下功劳的好同志,党和人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啊。”

这番话让许世友心里那点疙瘩一下子解开了。

1955年9月27号那天,在怀仁堂隆重的授衔仪式上,周总理亲自给许世友佩戴了上将军衔肩章。

两人对视的那一刻,眼里除了相互理解就是坚定信任。

许世友那点小波折恰恰表现出军人对自己荣誉的珍重,最后能够想通也足见革命将领的担当与境界。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905

猜你喜欢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