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位进士考中进士后即将当官,结果家中连续8位长辈去世,守孝丁忧24年,从此再

运赛过去 2025-07-15 16:48:48

清朝一位进士考中进士后即将当官,结果家中连续8位长辈去世,守孝丁忧24年,从此再没当过官。 王培铸,浙江绍兴人,生于乾隆年间一个富裕的农商之家。家族靠田产和商铺积累了不少财富,在当地小有名气。他爹王穑文是个儒士,特别重视科举,觉得这是家族翻身的关键。从小就给王培铸请来当地最好的老师,教他《四书》《五经》,盼着他能光宗耀祖。 王培铸天生聪明,五岁开始读书,七岁就能背《诗经》里的篇章,十岁把《论语》《孟子》倒背如流,甚至还能跟老师聊经书的深意。乡里人都说他脑子好,未来肯定有出息。他自己也憋着一股劲儿,夜里点着油灯苦读,立志要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21岁那年,他参加县试,顺利考中秀才,家里人都乐开了花。接下来,他把目标瞄准了乡试。乡试三年一次,在杭州考,竞争特别激烈。他头两次没考上,文章没被考官看中,但他没放弃,回家接着啃书,琢磨考官的喜好。第三次终于考中举人,消息传回绍兴,家里摆宴庆祝,邻居们都来道贺。 次年,他收拾行囊去京城参加会试。会试在贡院举行,考完还有殿试,直接面对皇帝。他一路过关斩将,31岁时被乾隆皇帝钦点为二甲进士。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熬出头了,家族的希望就在眼前。绍兴会馆还给他办了场大宴会,气氛热热闹闹,大家都夸他前途无量。 可第二天早上,一封家书彻底打破了喜悦。信里说他娘病死了,让他赶紧回去。他愣了半天,眼泪止不住地流,马上向礼部和吏部请辞,放弃了翰林院的职位,赶回绍兴。他按清朝礼法披麻戴孝,守孝27个月,整天在家翻《孝经》,连门都不出。乡里人感慨他孝顺,可谁也没想到,这只是噩运的开始。 守孝快结束时,他爹王穑文续娶了个继母寿氏。寿氏人挺好,跟王培铸关系也不错。可没过一年多,寿氏得了重病,也去世了。他又得守孝27个月。丧事刚办完,他爹又娶了个孙氏,结果孙氏一年多后也病死了。他第三次守孝,乡里人都说王家命不好。 孙氏死后没两年,他爹王穑文因为连年丧偶,身体垮了,也走了。王培铸第四次守孝。这时,他叔叔王酉俊没儿子,把他过继过去当嗣子。结果没多久,王酉俊的原配连氏死了,他得接着守孝。丧事还没完,王酉俊续娶的木氏又病死了;木氏丧期没满,王酉俊也去世了;最后,连他祖母杜氏也去世了。从31岁到55岁,24年间,他为八位长辈守孝,仕途彻底没戏了。 这24年,他没闲着。除了守孝,他还读史书、写文章,字里行间满是对礼教的敬重。他还管家族的田产,查账、跟佃户商量农事,保住了家业。乡里人叫他“孝子”,他的故事在绍兴传开了。每次守孝快结束,他都收拾行李想回京,可新的丧事总在这时冒出来,把他困在老家。 24年守孝结束后,他已经55岁,满头白发。嘉庆皇帝听说了他的事,挺感动,特意召他进京,想给他个官职。他谢了皇帝的好意,但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就婉拒了,请求回乡。皇帝给了些赏银,让他回家养老。 回绍兴后,王培铸没闲下来。他接手家族生意,开丝绸铺子,亲自挑丝,跟江南的商人打交道,生意越做越大。他还搞茶叶贸易,去茶山监工,产品卖到海外,家里又富了起来。他还弄了新织布技术,把丝绸做得更好,王氏商号名气越来越响。 他还特别热心公益。绍兴发水灾时,他捐粮食捐银子,带着乡亲修堤坝,帮灾民重建房子,大家都感激他,给他立了块碑。他还建了个“培铸书院”,请老师教穷人家的孩子读书,后来不少学生考上了功名,算是延续了他的理想。 晚年,他日子过得挺舒坦。家里子孙满堂,个个有出息,家族兴旺。他常跟朋友喝茶聊天,回忆这几十年的坎坷,感慨人生无常,但孝道和善事总不会白费。道光年间,他82岁去世,留下一段传奇。

0 阅读:0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