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中国一旦崛起,最紧张的是美国,错了,比美国更警惕中国的,不是别人,恰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7-15 18:16:38

很多人以为,中国一旦崛起,最紧张的是美国,错了,比美国更警惕中国的,不是别人,恰恰是那个“友好邻居”——俄罗斯。   俄乌冲突让俄罗斯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不得不更加依赖中国,这时候中俄不仅贸易创了新高,连能源、科技和物流很多领域都加强了合作,知名度最高的比如石油、天然气大单,连基础设施、电子产品也比以前更热络。   俄罗斯很多高官和媒体都表达过对中国的“感谢”和认可,舆论中有不少说两国关系是“前所未有的好”,但实际深入地看俄罗斯精英群体的警惕甚至防范意识一直都没减少。   他们担心中国真正支持俄罗斯的热忱有多大,疑虑中国的资本能不能持续投入俄罗斯,对中国商品和科技安全性也有不少质疑,俄罗斯学者也多次提醒自家决策层,不要对中国投入过多依赖,免得今后陷入被动。   俄罗斯这种复杂心态不是今天才有,它跟中俄之间长期的地缘和历史因素密切相关,两国接壤的那条漫长边界,曾经因为领土争议而不断起冲突。   1969年珍宝岛那次冲突,一度让两国差点全面对抗,虽然后来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了边界问题,但历史记忆还在,远东那一大片土地上的恩怨,成为两国彼此不能彻底信任的隐形障碍。   很多俄罗斯人仍旧把19世纪失去领土以及冷战时期的对峙当作警示,防备心理一直没有完全消除,在俄罗斯的主流社会和许多地方媒体里,关于远东是否会持续被中国资本和移民“渗透”的议论一直都在。   中俄还有现实的结构性矛盾,中国人口、经济、科技实力这些年都实现了飞跃,和俄罗斯的体量差距越来越大,在对外合作领域,基本是中国主导能源进口和基础设施投资,俄罗斯靠资源和能源获得收益,但逐步发展下来多数议题都是中国说了算。   俄罗斯经济结构单一,外加科技自立能力弱,对中国依赖性在增加,俄罗斯不仅担心“被动”,更担忧如果中国突然改变策略,自己的经济和产业安全将受到极大影响。   俄罗斯对外宣称信任中国,其实骨子里还是留有一手,比如在高科技武器和核心资源领域的合作,往往都是控制在有限、技术保留的范围里。   很多俄罗斯人眼中的“后院”,实际上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等项目持续推进,已经变成了中国企业和资本活跃的新区域,俄罗斯有点无奈,但又不能阻止中国参与这些项目,还必须配合大环境的变化。   “长期主导权是不是逐渐旁落”成了俄罗斯高层始终难以释怀的疑惑,在这类战略合作和博弈中,两国的互补与矛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明显。   虽然中俄现在不断强化对西方世界的相互支持,但是当涉及到国际秩序、地区安全规则和全球治理话语权等话题时,俄罗斯往往并不真正愿意把主动权交给中国。   俄罗斯习惯了大国思维不习惯做配角,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特别是在中国科技产业逐渐崛起,对俄罗斯意味着一种更长远的“挑战”,像芯片、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最新领域,俄罗斯不得不承认自己愈发落后于中国,这对它来说并不轻松。   中俄关系还会保持紧密合作,外部环境复杂互相支持的必要性一直存在,但随着中国进一步崛起,俄罗斯必然会更加警惕自己的利益空间会不会缩小,两国之间“合作与防范并存”的现实,将持续影响欧亚大陆,乃至国际格局的走向。   对中国来说,俄罗斯是一个既明白中国强大有多难得、也非常清楚这种强大会对自己产生多大压力的邻居,或许只有俄罗斯,才是中国真正需要持续观察和认真应对的“最警觉的伙伴”。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小加娱的史书

小加娱的史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