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背后有高人指点,这一次的关税战,其实真正的关键,就在于要和我们率先达成协议,本质上来说,中美的实物商品贸易,才是美国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所以第一个跟我们谈成之后,特朗普才可以杀个回马枪,掉转枪头,对准自己的兄弟。 美国经济这么多年要维持全球消费市场的中枢地位,离不开来自中国的商品供应和互补,看起来美方年年抱怨贸易逆差,但真正的底层逻辑,是美国不能轻易失去中国这个贸易伙伴,正是有了这份捆绑,美国经济才有了相对的稳定底座。 贸易谈判看似强硬,实际上是希望用关税手段倒逼中国重新坐上谈判桌,尽快签出一份保障自身利益的新协议,还能让美国相关产业有个喘息和调整的机会。 很多人觉得特朗普上台就是要跟所有国家硬碰硬,但仔细回顾2024年到2025年的过程,不难看出美方始终把与中国的协议放在第一位。 当两国好不容易达成新的贸易协议后,美国突然调转枪头,把关注点逐步放到欧盟、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等其他伙伴身上,随之而来的是一批批“惩罚性”甚至“对等性”加税措施,连当初最亲近的盟友都成了新的谈判对象。 可见特朗普的策略从一开始就是先解决最重要的稳定源头,再利用全球产业链的依赖性,对外寻求更大的让步。 美国不少企业构建了极其复杂的跨境物流网络,原本倚重中国和整个亚洲的低成本制造,关税政策出来后,有些企业选择撤离中国,把工厂转到东南亚或者拉回本土,但无论选择哪条路,都需要时间、成本和新一轮的市场适应。 特朗普并不是想一刀切断中美经济纽带,而是在产业调整过程中给本土产业压缩调整时间,等国内政策配套恢复、制造业体系逐渐成熟后,再重新去规划和竞争。 大规模加征关税还成了美国谈判的主要杠杆,美方不断制造波动和不确定性,让盟友和竞争对手被动跟进,纷纷被拉到谈判桌前,谁愿意大范围让步,增大开放、补贴美国产品、技术转让,美国才会释放下调关税的信号。 加税政策就随时可能升级,美方借此收割财政收入的同时,也在重新塑造全球贸易和投资格局。 这种玩法的好处对美国来说很明显,先稳住和中国的贸易基础盘后,可以短时间维持本国内部消费、就业和资本市场的稳定,随后对外大规模加税,既能抬高对手商品成本、调整进口结构,还能迫使其他国家凭借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做出更多让步。 这种“以稳争先”的策略与其说是临时起意,不如说是提前谋划好的连环棋局,这样做短期内美国本土部分制造业和农业等行业受益明显,但长期看也加剧了供应链的全球分化和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 过高的贸易壁垒也会提高消费者成本,增加产业外迁的风险,一些美国企业因此转向第三国采购,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也为全球经济走向带来了新的变数。 这场贸易战并不是单纯的对抗和蛮干,而是有条理、有计划的组合战略,率先搞定和中国的协议,为美国稳住了经济和供应链主线,然后靠加税和谈判对外逼迫挤压,形成新的贸易利益分配格局。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特朗普终于如愿以偿了。没有掌声,也没有庆祝。只是NBC的一段采访,一句看似轻描
【19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