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3000日军战俘顶着零下三十度的天气、穿着单衣跪在通化城头,想起他们

断代史鉴 2025-07-16 00:29:56

1946年,3000日军战俘顶着零下三十度的天气、穿着单衣跪在通化城头,想起他们不久前的所作所为,朝鲜名将方虎山盛怒之下,决定宁愿背负骂名,也要用刺刀将这群人挨个挑死,尸体全部踹进未解冻的冰河! 1945年冬天,日本刚宣布投降没多久,国民党通化县党部那个叫孙耕尧的书记,不知道脑子里装的啥,竟然偷偷找上了日本战犯藤田实彦,这人以前是关东军125师团的参谋长,手上沾了不少中国人的血。 俩人在屋里关起门来嘀咕,一合计就定下了要搞暴动,孙耕尧还把藤田实彦发展成了国民党员。 第二年年初,这俩人觉得准备得差不多了,就在孙耕尧家里正式成立了所谓的“武装暴动总指挥部”。 这伙人四处串联,把以前的日本兵、伪满警察、地痞土匪还有一些国民党特务凑到一块儿,没多长时间就纠集了万把人,就等着动手的信号了。 好在咱这边有能人,辽东军区后勤部有个叫沈殿铠的,身兼供给股股长和警卫连连长两职,眼瞅着敌人在眼皮子底下搞小动作,就假装被他们策反,打进了敌人内部。 2月2日那天,他摸清楚了敌人要暴动的具体消息,赶紧跑去报告给军械部长吴云清。 通化省分委书记吴溉之听完汇报,当即就下了两道命令:一边让人马上召集各军政领导开紧急会,一边催着调援兵过来。 可那会儿咱主力部队都在通化周边的山区剿匪,城里总共就三个连的兵力,真要打起来,形势其实挺险的。 当天晚上七点多,茹参谋长带着沈殿铠和警卫班,一下子就把孙耕尧等十二个人逮了个正着。 吴溉之亲自审问孙耕尧,人证物证都摆在面前,这家伙没辙了,只能一五一十把暴动的计划全说了出来。 虽然抓了头目,但敌人的爪子已经伸得太广,没能完全拦住他们。 转天凌晨,通化城里的电灯突然闪了两下,跟着就全灭了,整座山城一下子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这就是暴动的信号。 上万名暴徒从各个藏身处涌出来,扛着枪嗷嗷叫着就往咱军政机关、医院这些要害地方冲。 “红十字” 医院那边最先出事,日本院长柴田大尉早就憋着坏,指挥着一百多个日本医务人员,趁着咱军伤员睡着的时候下了毒手。 这些人手里拿着手术刀、剪刀,有的直接往伤员身上捅,有的就用手使劲掐,活生生害死了一百五十多个伤员。 朝鲜义勇军五连连长高应锡正带着队伍,刚把青少营安全送到地方,听说医院出事,立马带着人赶过来。 三个排从三面围上去,跟这些披着白大褂的刽子手打了起来,最后打死三十多个,俘虏三十多个,剩下的见势不妙撒腿就跑。 通化支队司令部也是敌人重点打主意的地方,暴动信号一响,寺田带着一伙日本兵从两边攻过来。 等他们冲到工事跟前,咱军的机枪、步枪一起开火,手榴弹扔过去“轰隆”作响,前面的敌人成片倒下。 朝鲜将军方虎山带着朝鲜义勇军三个中队,跟通化支队一起,俩小时就把局势稳住了,总共打死五百多暴徒,活捉三千多个。 零下三十度的天,方虎山让他们穿着单衣跪在城头,用刺刀挑死了扔进冰窟窿。 后来开春,河里的冰化了,有人说水里的鱼长得又肥又大,可老百姓谁也不吃,都说这些鱼是吃了那些坏人的尸首长大的。 那些搞暴乱的人,以为凑起一堆乌合之众就能翻天,可他们忘了,老百姓盼着和平,咱的队伍为了保护老百姓啥都不怕。 这段历史过去了这么多年,咱现在过着安稳日子,更得记着当年有多不容易,那些为了保护咱老百姓流血牺牲的战士,那些在暴乱中被害死的伤员,都不能被忘了。 不管什么时候,想欺负咱中国人,想破坏咱的安稳日子,这些人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

0 阅读:0
断代史鉴

断代史鉴

分朝代深挖中国史,从先秦到民国,每期一个断代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