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郭沫若因病去世不久,他妻子于立群突然自缢身亡,原来她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得知姐姐早就怀了丈夫的孩子,而自己竟然还嫁给仇人,共同生活了40年。
1978年6月,郭沫若在北京咽了气,那会儿他已经86岁,算是高寿了。
家里人忙忙碌碌办后事,妻子于立群看着丈夫留下的东西,心说总得拾掇拾掇吧。
谁知道就在这堆破纸堆里,她翻出一堆旧信件。
这些信不是啥宝贝,全是姐姐于立忱当年在日本写给郭沫若的信。
于立群一张张看过去,手指头直打颤,原来早在1937年,姐姐在信里哭诉得明明白白:她怀了郭沫若的孩子,但郭沫若拍拍屁股就走人了,丢下她一个人在病床上发抖。
这下可好,于立群猛地惊醒过来:自己这不就是嫁给了杀姐仇人?还一起过了40年日子!她脑子嗡的一声,整个人都垮了。
短短八个月后,也就是1979年2月,她在自家屋子里用绳子套住了脖子,跟姐姐一样了结了性命。
你瞧瞧这档子事儿,说穿了就是一场孽缘轮回的悲剧。
姐姐于立忱是个有骨气的新时代女性,1934年跑日本留学,在东京的早稻田大学读书上进,那会儿国内乱成啥样?她还要抽空搞革命宣传,结果被抓进牢房里关了一趟。
逃到日本后,她碰上郭沫若这个才子,心里头立马热乎起来,在信里她写道:“你是我唯一的光,带我走出黑暗。”
郭沫若呢,回回都花言巧语哄着她,两人亲亲热热好上了。
到了1935年,于立忱病倒了,先开了盲肠炎,又染上肺痨,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郭沫若嘴上说着甜言蜜语,背地里可没少盘算。
他哄骗于立忱怀孕,等着肚子大了,却突然翻脸不认人。
郭沫若跟她说:“咱俩不合适,各走各路吧。”信里写得清清楚楚。
这话一出,于立忱只觉得天塌了,她拖着病身子回国想治病,可精神彻底垮掉,两个月的功夫就选了自缢。
这事儿郭沫若一直藏着掖着,连葬礼上假惺惺掉几滴眼泪,都没人看出来里头有啥猫腻。
悲剧来了还不算完,转个头又套上了妹妹于立群。
姐姐走后的葬礼上,郭沫若第一次见到于立群,看她长得跟姐姐有几分像,就动了花花肠子。
于立群那会儿才二十出头,一身大家闺秀的气质,还搞着文艺宣传,演电影写稿子忙得脚不沾地。
郭沫若摆出老前辈的架子说:“你姐的信我帮你收着,有我在你啥都别操心。”
这话哄得于立群心头一暖。你想,郭沫若大了她24岁,口口声声说照顾她,实际上无非是把对姐姐的感情移花接木。
慢慢地,于立群从尊敬变成爱慕,1937年抗战爆发时,她跟着文艺队到处奔波,郭沫若一个眼色就把她叫去武汉同居了。
俩人1939年还办了一场风光大婚,全中国的文化人都来捧场,可谁晓得郭沫若肚子里装着一肚子黑水。
别以为郭沫若就是啥正人君子了,这男人骨子里透着一股子滥情的味儿。
家里头原配张琼华还在老家守活寡呢,68年啊,从年轻守到老,连郭沫若的手指头都摸不着。
郭沫若嫌她长得丑,可又怕别人嚼舌头,死不离婚。
郭沫转头跑去日本,勾搭上日本女人安娜,生了一堆孩子。
安娜为了跟他过,连爹娘都断了关系。
结果抗战一打响,郭沫若溜回国把安娜娘几个一甩手就扔了,于立群这时候成了他的新靠山。
这些事儿郭沫若藏着不说,还跟于立群唱恩爱戏码,骗她一起熬过文革那十年。
那日子有多苦?他们儿子被人冤枉逼死了,于立群整天帮郭沫若整理文件起草材料,把自己当初的才华都丢光了。
可说到底,这就是一场骗局,姐姐的死活被蒙在鼓里,妹妹的命运也被郭沫玩弄于股掌之间。
表面看是人家的家务事,骨子里透出来的东西才扎心:名人光环背后,埋了多少女人的血泪啊!
你想郭沫若这种人,书读了一火车,大道理讲得天花乱坠,却活脱脱把自己搞成了双面人。
一边在外头风光无限,一边在屋里欠下情债命债。
于立群为啥非得寻死?根本不是什么“太爱他”,是她猛然看清了真相,丈夫不是依靠,而是凶手。
40年的婚姻,换来的是一场笑话和羞耻。
你想啊,要是在今天,谁不是早离婚走人了?可那个年月,女人离了男人能活啥样?社会风气压得人喘不过气。
姐妹俩都走死路,就是因为没人能说出这句话:“男人的错,不该让女人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