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大家看到了,杨议把父亲杨少华的葬礼搞得排场很大,动劲也很大。但是,排场大,来的人多却没一个重要人物;动劲大,敲锣打鼓的却没一个打在点上。观众看不到杨家出品的杨少华先生的相声艺术回顾、总结与研究,也看不到纪念性的视频。 杨少华,1931年6月17日生于北京,家境贫寒,幼年丧父,母亲靠捡废品维生。12岁,他在启明茶社拜师郭荣启,擦桌扫地之余偷学艺人念词,练就扎实功底。16岁登台,嗓音沙哑却铿锵,动作夸张,初显“蔫哏”风格。1951年,他到天津做钳工,后调入南开区曲艺团,正式成为专业相声演员。七十年代,他为马三立捧哏,与马志明合作《戒烟》《地理图》,凭幽默风格赢得观众喜爱。九十年代,他与赵伟洲搭档,表演《枯木逢春》,获“铜陵杯”最高奖。 2003年,他与杨议合作《肉烂在锅里》,摘得第二届CCTV相声大赛一等奖。2004年起,他在《杨光的快乐生活》中饰演杨丰年,塑造倔强却热心的天津老头形象,深入人心。2018年,87岁的他登上央视春晚,表演小品《为您服务》,圆了艺术梦想。2025年7月9日,杨少华因肺衰竭去世,享年94岁,留下丰富艺术遗产。 杨少华的告别仪式于2025年7月11日在天津第一殡仪馆举行,规模盛大,耗资不菲。杨议投入重金,租用21辆劳斯莱斯领衔的车队,奔驰、宝马紧随,车队绵延数百米,堪称豪车云集。七位香花僧受邀诵经,锣鼓喧天,演员张立亲自敲钹,杨议也在送路仪式上敲鼓,试图以“喜丧”习俗为父亲送行。现场人头攒动,亲友、粉丝挤满殡仪馆,广播循环播放悼词,鲜花堆满灵堂。然而,这场葬礼的热闹却掩盖不了诸多遗憾,引发广泛争议。 首先,葬礼虽人多,却缺少相声界重量级人物。德云社郭德纲、高峰、刘春山等人仅送花圈,未到场悼念。天津曲艺团的老艺人虽有出席,但多为短暂吊唁,未见深入交流。相声名家如马志明、常宝华后人等也未现身,仅以花圈表达哀思。杨议在致辞中提及父亲受“常家提携,马家栽培,侯家关爱”,却无人到场回应,显得空洞。网友质疑,杨少华作为相声泰斗,葬礼为何难见圈内大咖,是否因杨氏兄弟平日人脉维护不足,或行业内部存在微妙隔阂。 其次,葬礼的安排显得喧嚣有余,庄重不足。杨议请来香花僧诵经,僧人身披彩袍,敲木鱼、击铜钹,声势浩大,但部分表演者手臂纹身引发争议,与杨少华朴实的艺术家形象不符。送路仪式上,锣鼓声震耳,演员张立敲钹节奏凌乱,杨议亲自上阵敲鼓,与乐队一唱一和,试图营造热闹气氛。然而,部分观众认为这种“喜丧”形式过于浮夸,与悼念大师的场合格格不入。杨议致辞时称父亲为“杨少华先生”,语气疏离,结尾一句“掌声鼓励他”更让现场气氛尴尬,网友批评其用词不当,缺乏对父亲艺术成就的尊重。 最令人遗憾的是,葬礼未呈现杨少华的艺术成就。观众期待的相声作品回顾、纪念视频或艺术总结全无踪影。灵堂大屏幕仅播放简短悼词,未展示《戒烟》《枯木逢春》的经典片段,也无《杨光的快乐生活》中杨丰年的影像。杨少华的“蔫哏”风格和影视角色深入人心,却在葬礼中被忽略。杨议忙于组织车队、安排仪式,却未突出父亲的艺术价值,让前来悼念的粉丝倍感失望。社交平台上,网友感叹:如此盛大的葬礼,竟没有一分钟留给杨老的相声精华,实在可惜。 争议的焦点还集中在杨少华去世当天的活动。7月9日上午,94岁的他在高温下参加天津北辰区一家海鲜餐厅的剪彩,身体瘦弱,坐轮椅出场,接剪刀时手颤,状态欠佳。杨议与杨伦陪同,活动后他回家午休,突发不适,送医途中去世,时间约下午3点半。 网友质疑杨氏兄弟让高龄老人参与商业活动,是否“消费”父亲。杨议助理澄清,老人仅在室外停留一分钟,去世因长期抽烟导致肺衰竭,属旧疾复发。杨议在直播中解释,父亲喜欢出门,活动是朋友邀约,未收费用。然而,“杨爷爷的快乐生活”账号删除大量带货视频,从409条减至72条,引发更多猜测。网友认为,即便老人自愿,子女也应考虑其身体状况,避免高龄老人过度劳累。 与杨氏兄弟的忙碌形成对比的是德云社演员高峰的举动。杨少华去世当晚,高峰不顾可能来自德云社的误解,整理其与马志明、赵伟洲的合作作品,汇集《戒烟》《枯木逢春》等资料,供后人研究。他撰写长文缅怀,列出四项证据,证明杨少华为郭荣启弟子,包括2017年天津电视台纪念郭荣启百年诞辰活动,杨少华作为弟子受邀,无人质疑其身份。高峰的文章情真意切,获网友好评,称其真正延续了杨少华的艺术精神。 7月13日,杨议直播回应争议,展示花圈名单,提及中国曲协、天津文联及马家、侯家,强调父亲威望。他回忆父亲以62元工资养家,省吃俭用,却难平“消费”争议。杨伦带病坐轮椅参加葬礼,泪流满面,令人动容。 杨少华骨灰安葬于天津永安公墓,与妻子合葬。四兄弟跪地磕头,尘土沾衣,场面肃穆。杨少华的“蔫哏”艺术与杨丰年形象永存,葬礼的遗憾却让人叹息。
这几天大家看到了,杨议把父亲杨少华的葬礼搞得排场很大,动劲也很大。但是,排场大,
墨色流年绘梦
2025-07-17 16:39:53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