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13日黄昏,杨靖宇亲自指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大约五百多人,夜袭老岭

文栋说明星 2025-07-17 18:03:35

1938年3月13日黄昏,杨靖宇亲自指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大约五百多人,夜袭老岭隧道工程。战前,杨靖宇选派部分战士,化装混杂在工人中间进入工程现场。 1938年年初,日本侵略军加紧在东北修建铁路,其中通化到辑安的线路特别重要。 这条铁路经过老岭山区,地势险要,山林茂密,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在杨靖宇的带领下,瞄准了日军这个弱点,发动了一系列的破袭行动。 1938年3月13日傍晚时分,杨靖宇亲自组织了一支队伍,大约五百多名战士,准备袭击老岭隧道工地。 隧道是铁路的关键工程,位于通化和辑安交界处,日本人为了施工在那里设了据点。 战前,杨靖宇派了一部分人扮成工人混进现场,其他队伍兵分三路,在夜里七点同时发动进攻。 一路打西口的工地现场,一路攻十二道沟的仓库,还有一路冲向十一道沟的发电所。 结果呢,这些人里应外合,配合得当,只用了很短时间就把守备的日伪部队打得一败涂地。 那天晚上,联军战士消灭了七名敌人,俘虏了五个,还解救了一千七百多名被强迫干活的劳工。 物资损失很大,联军烧了十二栋房子、三辆汽车和一大堆建材;他们还顺带抢了粮食被服之类的补给品。 天亮以后,伪通化省的警务厅才接到报告,急急忙忙派兵增援。 第二天,也就是3月14日,日伪增援部队在距离老岭十几公里的十七道沟追上来,联军在那里迎头还击。 一番激战后,抗联战士们不恋战,立刻撤退到有利地形设下埋伏。 这么一来,日军就被拖着打圈圈儿,有力使不出。 后来,日本人为了加强控制,在铁路沿线的小镇子里建了伪警察据点。 抗联一军也不闲着,改换战术,用分散游击的法子,逐个拔除这些障碍。 4月28日这天,抗联教导团的一伙战士想出个妙招,他们装成喝了酒打架的老百姓,旁边还有人围观起哄。 趁乱摸进太平沟警察所,一进院子就把几十个警察的枪都缴了,拔掉了这个钉子。 日军一看不行,赶紧从通化调兵增援,连装甲车都开出来护着施工。 抗联一军就针锋相对,搞起小分队作战,专门破坏工程、抢物资。 7月29日,一百多人的队伍袭击了戒备森严的大青沟工地,打死打伤十来个日伪军,烧了一辆汽车,又抢了些补给。 过了一段时间,8月22日,他们还袭击老岭河桥梁附近的劳工棚,救出二十五名苦力。 这种打打停停的战术真是一把好钥匙开一把锁,特别管用,日本人干着急也没办法。 整个1938年春天到夏天,抗联一军在通化到辑安这段路上打了不下五十回仗,总共放倒俘虏了七百五十多个敌人,里头有两百零八个是日本兵,还把三千多劳工救了出来。 烧掉的工程物资堆成山,铁路修建被硬生生拖慢了,杨靖宇的部队呢,就这样在老岭山里站稳脚跟,弄起了游击队根据地。 杨靖宇的英勇事迹后来被代代传颂,他的名字成了抵抗外敌的象征。 2019年8月,《人民日报》报道了在吉林通化举办的杨靖宇将军殉国纪念活动,当地政府修复了相关遗址,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同年,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特别节目,讲述杨靖宇的革命精神如何在现代影响青年一代,推动着他们继承遗志、奋发图强。俗话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些努力让历史不褪色,永远活在大家心里。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频道报道 《人民日报》纪念活动专版

0 阅读:17

猜你喜欢

文栋说明星

文栋说明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