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云南一96岁退休教师去世,学校翻找资料才发现,这个老教师居然获得过3次特等功,还活捉了国民党陆军副司令汤尧!家属:他从未提起过。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4年,昆明的天气和平日并无两样,蝉声阵阵,树影婆娑,可在昆明学院老旧家属楼的三楼,一位96岁老人的离世却悄然在校园内引起了震动,他叫郝珍富,是学院一名退休教师,一生谨慎低调,学生们尊称他“郝老师”,在这里默默耕耘了三十年。 本以为这位老人平凡而安静的一生在此画上句号,可当工作人员整理他的遗物时,一个被尘封多年的铁皮箱被打开,里面赫然躺着十几枚军功章,以及数份泛黄的战功材料。 奖章虽已掉漆,但其上“特等功”“战斗英雄”几个字依旧清晰刺目,最令人震惊的是那份记录:郝珍富曾在1950年参与云南战役,亲率小队活捉了国民党陆军副司令汤尧。 消息传出,整个学校哗然,那个常年穿着旧夹克、上下班骑着老式自行车的老教师,竟然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 他从未提及自己的军旅过往,甚至在家中也只字不言,直到此刻,连他的亲人也才知道,那个每天省吃俭用、不肯换新衣的父亲,竟曾叱咤沙场、立下赫赫战功。 郝珍富出生于1928年山西长治一个农家,早年丧母,六岁时父亲也病故,他自小被送到地主家做工,放牛、种田,冬天赤足走雪地,夏日常饥肠辘辘。 战乱年代,他曾三天三夜躲在地窖中躲避日军炮火,那段灰暗的童年,为他日后投身革命埋下了伏笔,1946年,解放军队伍开进家乡,他毅然报名参军,次年在战壕中火线入党。 新兵连时他刻苦训练,刺刀课中多次将训练用枪刺断,入伍不久就被选为通信员,在上党战役中,他首次上阵,跟随部队攻坚敌军防线,淮海战役中,他所带的班组守住了关键阵地,面对敌军轮番冲击,他身中数弹仍坚持指挥作战,直到部队完成任务。 那一战之后,他被评为一级战斗英雄,并荣立两次特等功,医护人员取出他身上的四块弹片,却有一枚因嵌入肩胛骨太深终未取出,伴随他终身。 1949年,郝珍富随部队进入云南战场,敌军节节败退,仍试图组织残余反扑,在一次追击中,他带领十余人从侧翼突袭敌方指挥部,成功俘获时任第八兵团副司令的汤尧,这一行动成为解放云南的决定性一役,为全线胜利立下特等功。 新中国成立后,他拒绝了留在军队或进入地方机关的安排,主动申请转业做教育工作,1979年,他调入昆明第九中学任教,此后又调至昆明学院。 当时学校条件艰苦,教师宿舍狭小破旧,但他毫无怨言,他把战场上的坚韧带到了讲台上,教学一丝不苟,对学生要求严格又耐心,批改作业总是密密麻麻写满批注。 他不曾提及往事,不愿在荣誉中谋求私利,一次学校申请改善住房,他主动让出机会给经济困难的年轻教师,工资有限,他却时常默默接济贫困学生,还常常参加社区捐助活动,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将多年积蓄一次性捐出,从未告诉旁人。 他对家人的要求严苛而公平,子女求学时不允许托关系,认为应凭本事争取,他曾说过,牺牲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那些功劳本就不该成为炫耀的资本。 他的一生仿佛一朵悄无声息绽放的长春花,沉静、坚韧,却生生不息,他没有镁光灯下的掌声,也不曾登上讲台外的领奖台。 他只是安安静静地生活、教学、帮助他人,可正是这样一个在校园小道间缓步而行、始终低眉顺眼的老人,却曾在硝烟中逆流而上,书写下属于那一代人的无名史诗。 如今这位“活在课桌后、隐于历史中”的英雄已经离开,但人们终于知道,他不是沉默寡言,而是选择把荣光埋入泥土,让岁月慢慢开花。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昆明市退役军人事务所——一名普通教师 一级战斗英雄 一生深藏功名
被人说我教师编是花钱买的
【2评论】
思勉勉
[点赞][点赞][点赞]
无业游民
从小作工,放牛,现在是大学老师,他文化是什么时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