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云”范小勤被围观的十年,从流量的“宠儿”到“牺牲品”,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几点

逸尘凌虚风 2025-07-19 11:37:10

“小马云”范小勤被围观的十年,从流量的“宠儿”到“牺牲品”,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几点造成的。 他的悲剧,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能从具体的人和事里看出不少门道。 就说流量那股劲儿吧。最早火起来的时候,多少自媒体、拍短视频的跟疯了似的往他村里跑。有报道说,那会儿他家门口天天围着人,有人举着手机拍他吃饭、走路,甚至追着他问“你知道马云吗”。这些人根本不管孩子烦不烦,就为了拍条“小马云又干啥了”的视频,涨几个粉、赚点流量钱。有个拍他的博主,就靠发他的日常,几个月粉丝涨了几十万,转头就开直播带货。这种把孩子当“猎奇素材”的行为,硬生生把他从课堂拽到了镜头前——他本来该上学的年纪,却天天被人围着拍,这不是毁人吗? 再看资本的操作。后来有公司找上门,说要“包装”他,签了合同。具体干啥呢?穿西装、梳油头,模仿马云的样子拍广告,去商场站台,甚至跟着老板参加酒局。有次活动照片里,他被一群大人围着,手里举着产品,表情木讷,明显是被安排好的。那公司图啥?图他那张“像”的脸能带货、能吸引眼球。可他们从没管过这孩子的学习——有报道说,他签约后基本没正经上过学,连基础的字都认不全。等两年后,这张脸的“新鲜感”过了,广告商不找了,公司直接解约,连句“你该回去上学了”都没说,就把人丢回了村里。这不是把孩子当用完就扔的工具吗? 还有家里的情况。他老家条件不好,爸妈身体也一般,家里没什么收入。一开始有人给点钱、送点东西,家里可能觉得是好事——毕竟能改善生活。后来公司给“签约费”,虽然不多,但对这个家庭来说,可能是笔不小的数目。他们未必懂什么是“过度曝光”,也不知道这会耽误孩子一辈子,只觉得“孩子能帮家里挣钱”。等孩子被送回来,学习落下一大截,性格也变得怕生、不爱说话,家里才着急,可啥都晚了。这种因为现实困境被牵着走的无奈,也是悲剧的一部分。 最让人难受的是,整个过程里,几乎没人替他“兜底”。学校想让他回去上课,可架不住天天有人来拍,根本没法正常教学;村里想管,又没权力拦住外面来的人;相关部门也没及时介入,提醒这家人“孩子的教育比眼前的钱重要”。就这么眼睁睁看着一个孩子,被流量、资本、现实困境裹着,一步步偏离了正常的成长轨道。 所以你看,那些拍他赚流量的人,用他捞钱的公司,还有当时没能力护住他的环境,凑在一起,就把一个本可以好好长大的孩子,推成了这场流量游戏里最无辜的牺牲品。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讨论!

0 阅读:2
逸尘凌虚风

逸尘凌虚风

逸尘凌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