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夏天,一小伙儿跑到村外的河里去游泳。谁知当他一个猛子扎到水里时,却无意间碰到了一个硬家伙。他睁开眼一看,顿时吓了一跳,紧接着又狂喜起来。为此,他还获得了10块钱的奖励。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这小伙子叫王芬,是个地道的河北农民,住在大清河边上。那个炎热的夏天,热得人直冒汗,大清河就成了村里人消暑的好去处。 可是大伙儿都知道,这条河水急得像头狮子,连大车掉下去都能吞没,平常没人敢在水里瞎折腾。 王芬偏偏是个胆大的主儿,从小在河边长大,水性好得很,他对这条河的深浅走向闭着眼都能摸出来。 那天下午,日头烤得大地发烫,王芬扛不住热,一个猛子扎进河里,冰凉的水让他舒服极了,游着游着就忘了时间。 他刚潜下去时碰到的东西,可真不是开玩笑的。王芬在水底下摸索着,那东西硬邦邦的,一摸就知道不是石头也不是水草。 河水混着泥沙,光线暗得很,但他能感觉到那是个大家伙,黑乎乎一大片。王芬心里咯噔一下,立马浮上水面换气,心里直嘀咕:这河里顶多几条鱼,哪来这么个铁疙瘩?要是条大鱼还好,别是什么怪物。 缓了口气,他又往那个方向游过去,这次他大着胆子凑近了瞧。哎呀,那东西方方正正的,手一摸上去冰冰凉,还有棱角,像是铁皮做的。 王芬扒拉开缠在上面的水藻泥巴,突然心头一跳,这不是他在电影里看过的坦克嘛!一节节的履带露了出来,这下他可乐坏了,活这么大没见过真的坦克,心里像炸开了花。 他顾不得热,游上岸直奔回家,找了根绳子绑在河岸上做标记,然后风风火火地跑去问村里老人。 村里几个上了年纪的长辈一听他的描述,眼睛都瞪圆了。其中一个说道:“这河里的坦克,是鬼子留下的,1937年打过来的时侯,他们的一队铁皮车想冲咱们村,桥塌了掉水里头了。”这话一说,王芬才明白,自己发现的竟然是个侵华的活证据。 这事儿可马虎不得,王芬赶紧报告了村里干部,村里转报了上级。没过两天,解放军的队伍就开过来了,带着大吊车和工具下河打捞。 那场面壮观得很,村里的人都聚在河岸看热闹。潜水员下水忙活了半天,终于把那辆铁疙瘩拽上岸。 大伙儿围上去一瞧,乖乖,还真是个日军94式轻型装甲车,泡在水里几十年,车身上的编号还清清楚楚写着“第14师团”和指挥官的名字。 车里头整整齐齐,军帽、战刀、日币什么的都完好无损。这下村里炸开了锅,老人们开始回忆当年的惨事,七嘴八舌地说起鬼子怎么在华北扫荡,杀烧抢掠。 有人说这坦克就是在拒马河掉的链子,当时中国军队烧断了桥绳,鬼子赶路没法子捞,只能报个“战损”,扔在河里成了个活历史。 大清河和拒马河是连通的,河水常年冲刷,这坦克就从拒马河流到了这边,让王芬撞上了个巧儿。 后来这坦克送到了北京的军事博物馆,成了展品,日本人造的孽都摆在那儿给人看,当兵的一研究,都说这是侵华最铁的证物。 王芬这无意间的一发现,不光给自己赚了10块钱奖励,还让大伙儿都上了一堂历史课。 那十块钱在当时不算少,够买好几袋子粮食。王芬心里甜滋滋的,但他更得意的是那坦克的故事,逢人就讲他那天的奇遇。 国家办了件好事,博物馆的专家说这车保存得好,是珍贵的一手资料,比书上的故事真实多了。 那年头的10块钱奖励是个小插曲,但发现这坦克的意义可大了。日本鬼子犯下的罪行,不该被忘记。 咱们现在过上了好日子,可老辈人说的道理不能丢:和平得靠咱们自己争取,要不忘历史才能珍惜当下。 要是谁在河里瞎摸索,保不齐还能碰上新故事。但说到底,最该记住的是那辆坦克提醒我们,侵略的教训血淋淋的,咱们得警醒着过日子,别让鬼子那样的罪再重演。 信息来源: 坦克博物馆一日游:与钢铁战车的亲密接触.中国军网
1989年夏天,一小伙儿跑到村外的河里去游泳。谁知当他一个猛子扎到水里时,却无意
玉尘飞啊
2025-07-20 11:22: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