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广东顺德海关的一名普通公务员晚上回到家,悄悄对妻子说:“老婆,我的银行卡上多了4100万,别告诉别人,”妻子开始不相信,但看到余额后,她也震惊了,颤抖着问:“这些钱从哪来的?”没想到公务员淡定地回答:“写书赚的。”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06年3月,天涯社区煮酒论史板块出现了一个名为《明朝那些事儿》的连载帖。作者署名“当年明月”,真名石悦,时年27岁,在广东顺德海关工作。 这个连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明朝历史,开篇第一句就是“我写的是历史,但不是教科书”。帖子发出后,点击量迅速攀升,3个月内突破100万,创下天涯历史板块新纪录。 石悦1979年出生于湖北宜昌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国企职工,工作繁忙。5岁时,父亲给他买了一本《上下五千年》,成为他的历史启蒙读物。 “我小时候特别内向,不爱说话。”石悦在2009年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回忆,“父母经常加班,我一个人在家就翻那本书看,看了很多遍。” 初中开始,他迷上了《史记》《资治通鉴》等古籍。为了读懂文言文,又自学《古文观止》。高中时期,他已经把二十四史翻了个遍。 考上大学后,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图书馆,研读各类历史典籍。2003年毕业后,他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海关系统。 “当时海关在全国只招5个人,报考人数超过2万。”据《中国青年报》2007年报道,石悦以笔试面试综合第一的成绩被录取。 在海关工作期间,石悦保持着每天阅读历史书籍的习惯。2006年初,他决定把自己对明朝历史的理解写出来,“用现代人能接受的方式讲历史故事”。 每天下班后,他坚持写作3到4小时。“写到凌晨一两点是常事。”石悦的妻子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对着电脑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特别专注。” 《明朝那些事儿》在天涯连载期间,吸引了大批读者。很多人每天守在电脑前等更新。有读者留言说:“第一次发现历史可以这么有趣。” 2006年9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了《明朝那些事儿》第一册,首印3万册,一个月内售罄。出版社紧急加印10万册,依然供不应求。 截至2009年,该系列7册全部出版,据出版社统计,总销量超过500万册。2011年,联合国图书馆将其列为中文藏书。 石悦的写作风格独特,他在书中写道:“朱元璋的人生格言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绝。”这种直白的表述方式,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 谈到创作初衷,石悦曾在央视《面对面》节目中表示:“我想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历史。教科书太枯燥,学术著作太深奥,我希望找到一个平衡点。” 《明朝那些事儿》的成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回报,据2010年中国作家富豪榜数据,石悦以4100万元版税收入位列第四。这个数字包括图书销售、有声读物等多项版权收入。 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石悦保持冷静。“钱够用就行,我更在意的是能不能把历史讲好。”他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 2009年,石悦完成《明朝那些事儿》最后一册后,宣布封笔。“该说的都说完了,我不想重复自己。”此后,他专心于公务员工作。 2013年,石悦调任原环保部宣教中心综合室副主任。2018年,出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2021年起,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尽管行政工作繁忙,石悦仍保持阅读习惯。同事透露,他的办公室里总是堆满各类书籍,午休时间经常能看到他在翻阅史料。 如今,《明朝那些事儿》已被翻译成日文、韩文等多种语言。日本读者评价:“终于理解了中国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历史的。” 回顾石悦的写作历程,从天涯网友到畅销书作家,他用了3年时间。这3年里,他写下了近300万字,平均每天2700字。 “坚持很重要。”石悦在一次内部分享中说,“很多人都有想法,但能坚持做完的很少。我只是比别人多坚持了一点。” 互联网时代为普通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只要有独特的视角和持续的努力,每个人都可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网——“当年明月”上央视《面对面》 讲自己那些事儿
2006年,广东顺德海关的一名普通公务员晚上回到家,悄悄对妻子说:“老婆,我的银
玉尘飞啊
2025-07-21 13:22: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