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一个臭叫花子走到国军哨卡,士兵捂着鼻子骂:“快滚!”,没想到,蒋介石的“铁桶计划”就此化为了泡影。 项与年出生于1906年的江西赣州农村,那地方山多地少,农民日子过得紧巴巴。他小时候就见识到乡下人的苦,从小接触一些进步想法。192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那时候赣南农民运动正热火朝天,他跟着组织村民聊土地分配的事,推动大家一起抗租抗税。没多久,他就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继续在乡村干这些工作,建立农民协会,协调各种反抗行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开始大肆镇压,革命转入地下。他也没闲着,成了联络员,利用自己对本地山路的熟悉,在赣北和赣南来回跑,传递文件和消息。有次任务,他背着包裹绕过巡逻队,把一份指示送到联络点。他的活动越来越广,在国民党控制区潜伏,观察部队动向,记下调动情况。1930年代初,中央苏区建起来,他加强了跟上级的联系,在德安设秘密站点,平时装成普通农民干活,晚上整理情报。1933年,他参与文件转运,骑自行车避开检查站,遇到大雨还推车过水,确保东西没湿。这些经历让他经验丰富,成为可靠的交通员,专管敏感情报的护送。他还学了各种伪装办法,换衣服改口音,应付盘查。有次行动,他藏在竹林等天黑,爬行通过封锁线,坚持完成任务。这些积累,为后来大任务打下基础。 1934年9月底,国民党在庐山开军事会议,蒋介石主持,部署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他集结150万兵力,以瑞金为中心,建直径600里的包围圈,层层设防,慢慢推进,打算半年内消灭红军。这次不同于以往的快打,改成稳扎稳打,听从德国顾问意见,强调严密合围。国民党保安司令莫雄参加了会议,回德安就把计划细节告诉项与年。项与年收到后,赶紧浓缩情报成密码,藏在四本字典里,扮成教书先生出发。从赣北到赣南,路上哨卡巡逻队到处都是。他选偏僻山道,绕过丛林避主路。途中过联络站,又把情报压成小纸条,塞鞋底。为伪装,他钻竹丛捡石头砸掉四颗门牙,用泥血涂身,变成乞丐样。接着赶路,弓腰拖步过第一个哨卡,士兵闻味挥手赶走。他翻山岭,荆棘刮腿,血污混杂。夜里蜷树下歇,蚊虫围着拍打保持警觉。次日过溪,水冲脚底纸条还紧贴。遇巡逻队,低头乞讨,士兵踢石骂滚。他绕坡道扶岩爬,避免滑落。几天下来体力衰,但南下不停。最后哨卡在谷口,木栅挡路,士兵闻臭捂鼻后退,用枪杆推肩催走。他通过没人搜,六天后到瑞金交情报。 情报送到,红军领导调整策略,10月10日主力转移,8.6万人渡过于都河,突破国民党防线,开始长征。项与年任务完,继续地下活动,1935年随红军北上。在行军中负责联络,背电台过雪山草地,建临时站传前方情报。有次过草地,踩泥沼拉绳前行,避免陷落。长征中红军重组,他参与后勤协调,到陕北建根据地后,帮重建情报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转入统一战线,在江西组织游击队,破坏日伪交通。一次行动,带队夜袭铁路,爬轨放炸药,引爆后撤。1945年抗战胜,他回江西参与解放区建设,组织土地改革,协调群众分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当江西省政府副主席,管民政,推动修路水利。他巡视工地,看挖掘进度,指导工人调方案。1950年代,兼其他职,参与经济规划,推农业合作社,开荒地。一次视察,走田间查作物,记产量。1960年代,继续行政,退休后住北京。1989年在北京逝,享年83岁。遗体葬北京,墓碑记生平贡献。
淮海战役中,国共对战时发生了一件极其诡异的事件,孙元良率领的八万国军,竟一夜之间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