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身家200亿的日本富商稻盛和夫,被查出来癌症,当他得知后,仅仅只是愣了几下,就选择走出医院,谁料,第二天,他宣布的两则消息直接震惊整个日本商界......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7年,日本京都,一家医院的体检室里,65岁的稻盛和夫站在诊断单前,医生告诉他,胃部发现异常,需要立即进一步检查。 不久之后,检查结果出来了,是胃癌,必须尽快进行手术治疗,那一天,他没有多说一句话,只是点了点头,默默离开了医院。 第二天早上,京瓷公司和KDDI公司几乎同时召开内部会议,员工们原本以为是季度经营更新,结果会上却传出两个消息:稻盛和夫决定辞去在两家公司的所有管理职务,并将其个人名下价值200亿日元的股份无偿分配给核心员工和技术骨干团队。 这些股份占据了他个人大部分财富,是他几十年来积累下的全部家产,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日本媒体圈,在那个信息传播还不算快速的年代,各大报纸、电视台在当晚都跟进了报道。 商界震动,投资者哗然,甚至一些政界人士都对他这个行为感到困惑不解,很多人试图从他的病情、家庭、甚至心理状态去找原因,但始终无法理解,他为何会在这个时间点选择退出,又为何会把全部股份交出去。 这不是一时冲动,早在90年代初,稻盛和夫就逐渐淡出公司的一线管理,他常年阅读佛学书籍,经常闭门打坐,在他的价值观中,经营企业不是为了个人成就,而是为了集体的生存和发展。 他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过,企业是一个共同体,所有人都是命运共同体,老板并不比别人重要,只是多一分责任,他认为企业取得成绩,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财富理应回归集体。 完成股份转让手续后,他安排好了接班人和公司治理架构,在京瓷和KDDI内部成立了稳定的经营委员会体系,确保企业运转不会因为他的离开而出现波动。 一切安排妥当后,他如约回到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很复杂,切除了胃的大部分,术后恢复期很长,他每天只能摄入极少的食物,身体状态起伏不定,但他很少向外界提及自己的病情。 康复期间,他搬到了京都圆福寺,剃度为僧,正式出家,法号“大和”,他的生活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每日凌晨三点起床,扫地、念经、参加集体修行,不再参与任何商业活动,也不接受采访。 他化缘不挑地点,有时一天只能讨到几个饭团,有时甚至什么也没有,只能靠茶水度日,他不使用现代通讯工具,不让人来打扰。 他出家的消息传开后,一部分人仍不理解,觉得这位曾经的企业家是被打击太重,看破红尘才出此下策。 但他不做解释,也不回应猜测,他不靠佛法逃避世界,而是以佛法的方式重新审视世界,他曾留下的手稿中写道:人生不是拥有多少,而是能舍去多少,真正的富足,是心无挂碍。 2010年,日本航空公司深陷财务危机,负债高达一万五千亿日元,政府几经尝试都无法扭转局面,最终有人提出请稻盛和夫出山,时任首相亲自登门拜访,请求他担任重建负责人。 此时的他已年近八十,身体仍未完全康复,且从未涉足航空业,很多人都劝他不要接这个任务,但他答应了,只提出两个条件:第一,不拿报酬;第二,不随意裁员。 他重新穿上西装,走进这家濒临破产的国企,从员工管理制度到成本结构,再到文化建设,他全面推行“阿米巴经营”模式,让各部门独立核算、自主经营。 他让高管走出办公室,进入机场一线,与普通员工同吃同住,重建信任关系,他亲自参与财务重整,亲自查看维修物资使用情况,甚至还要求所有部门公开各项成本数据。 这一系列动作很快见效,原本官僚作风严重的公司逐渐变得高效务实,员工士气明显上升,运营效率持续改善。 不到一年,日本航空实现盈利,净利润高达1800多亿日元,重新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日本战后重建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 完成任务后,稻盛和夫再次回到寺庙继续修行,他没有在公司保留任何头衔,也没有参与日后的任何股东分红。 他将航空公司的成功归功于员工的集体努力,而不是自己的领导,他说过一句话,被很多人记录下来: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得到了多少,而在于为别人做了多少事。 2022年,他在京都病逝,终年90岁,他没有留下巨额遗产,也没有家族财团,他留下的是一整套经营理念、一系列企业制度和几十本有关人性与组织管理的著作。 他用几十年时间经营企业,又用几十年时间经营内心,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都没有背离自己的信念。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从爱哭鬼到受人敬仰,稻盛和夫留下了什么——澎湃新闻
1997年,身家200亿的日本富商稻盛和夫,被查出来癌症,当他得知后,仅仅只是愣
如梦菲记
2025-07-21 14:54: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