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要把瘀浊排出去   胆囊息肉,要把胆腑的瘀浊排出去,息肉才会慢慢消失。

陈玉龙谈养护 2025-07-22 14:56:38

胆囊息肉,要把瘀浊排出去   胆囊息肉,要把胆腑的瘀浊排出去,息肉才会慢慢消失。一味手术切除,息肉虽没了,但瘀浊根源未除,仍会反复滋生。临床三十余年,我见过太多反复手术的患者,其实只要辨明瘀浊本质,对症调理,多数息肉可非手术消除。   息肉根源:胆腑瘀浊,痰瘀互结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核心病机是 "胆腑瘀滞,痰瘀互结"。现代女性多因:   情志不畅:焦虑、抑郁等情绪导致肝郁气滞,胆腑通降失常; 饮食不节:高脂饮食、嗜食生冷损伤脾胃,痰湿内生; 劳逸失度:久坐少动、熬夜伤肝,气血运行滞涩。   这些因素导致胆汁瘀滞如 "河道淤泥",痰湿与瘀血胶结,最终形成息肉。就像潮湿环境中滋生的苔藓,若不改善内环境,即使铲除表面,仍会反复生长。   核心方:利胆消浊汤 针对胆囊息肉的 "痰瘀互结" 病机,我临床常用基础方: 组成: 君药:金钱草、茵陈—— 清热利胆,溶解瘀浊; 臣药:鸡内金、海金沙—— 化石消积,促进结石排出; 佐药:柴胡、郁金—— 疏肝解郁,恢复胆腑通降; 使药:茯苓、白术—— 健脾祛湿,切断痰瘀根源。 随证加减: 湿热重者加黄芩、黄柏; 血瘀明显加丹参、川芎; 脾虚湿盛加党参、山药。 瘀浊排出的三大信号: 大便变化:溏便转成形,或排出油亮黏腻便,提示痰湿外排; 尿液变化:深黄尿转清,提示湿热减退; 症状缓解:右上腹胀痛减轻,食欲改善,提示胆腑通降功能恢复。     胆囊息肉调理如 "清理胆腑河道",关键在于恢复肝胆疏泄功能,排出瘀浊痰凝。上述方案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加减,配合饮食与情志管理,多数良性息肉可逐步改善,避免手术创伤。

0 阅读:55
陈玉龙谈养护

陈玉龙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