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李玉琴到管理所探望溥仪。管理员考虑到两人结婚14年未同房,破例让她留宿一晚。不曾想,同居一晚,李玉琴便萌生离婚的想法。
说起溥仪这个人,从小命运就跟过山车似的。他1906年出生在北京醇亲王府,两岁多就当上皇帝,登基那天在太和殿哭闹不停,下面人哄都哄不住。 清朝倒台后,他1912年退位,但还住在紫禁城里,过着不愁吃喝的日子。1924年冯玉祥搞政变,把他赶出宫,他跑到天津租界住,那时候开始学英语,逛舞厅,表面风光,实际心慌。 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他被拉去当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又称皇帝,年号康德。可他就是个傀儡,日本人在后面操控一切。他巡视工厂啥的,都得听日本人摆布。 1945年日本投降,他想逃,被苏联红军抓了,关了五年。1950年移交中国,送到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 那地方让他学纺纱织布,从皇帝变成普通犯人,生理上还有缺陷,导致婚姻总是出问题。他对待人还带点旧习气,指手画脚的,不懂体谅别人。 这些年,他娶过好几个妻子,但都没长久,主要是他自身毛病多。李玉琴就是其中一个,她出生1928年,长春穷苦人家,爸拉马车,妈早逝。 她小时候上过几年学,日子苦巴巴的。1943年,日本关东军给溥仪选妃,从学校挑照片,她15岁被选中,进宫封福贵人。那时候溥仪37岁,岁数差一大截。 她在宫里地位低,受其他妃嫔挤兑,婚姻有名无实。1945年后,她独自回长春,靠手工活养活自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还得写信给溥仪,盼着他出来。
李玉琴这些年没少折腾,为了见溥仪,她多次申请探视。1956年冬天,她借钱买票,从长春坐火车去抚顺。 那时候她已经在图书馆上班,但因为是溥仪妻子,工作上总遭人说闲话,有人要她划清界限,不然丢饭碗。她去管理所,就是想当面说说这些难处。 溥仪见到她,递几块糖,说是别人给的零嘴。他听着她抱怨,没啥安慰,反而问她为啥不耐心等着。他承认过去没尽丈夫责,但现在改造中,不能离婚丢人现眼。 两人谈得僵,工作人员进来问情况。她直说要离婚,管理员想想他们结婚14年没夫妻生活,或许给机会能缓和,就请示上级,批了让她留宿一晚。 这是头一回破例,管理所腾出小屋,安排他们住。那晚是他们头次真正同房,可溥仪旧毛病没改,习惯指挥人,透着自私劲儿。 第二天,她收拾东西走人,这晚没拉近距离,反而让她看清现实:溥仪还活在旧梦里,只顾自己,不懂别人苦。返回长春,她几周后递离婚申请,手写理由送到法院。 管理员试着调解,她坚持到底。这事不是一时冲动,她等了12年,年龄不小了,想过正常日子,有家庭孩子。溥仪在管理所改造,学劳动,纺纱啥的,但思想没彻底转弯,对婚姻理解浅。 这次留宿,本想改善关系,结果适得其反,加深了裂痕。她觉得这段婚姻是枷锁,摆脱了才能往前走。历史就这样,旧时代残留的东西,总得有人勇敢切断。
离婚过程没那么简单。1957年2月,李玉琴正式向法院递状子,说年龄差距大,当年结合非自愿。法院院长李国章接了文件,记录下来。 4月,溥仪在管理所收到状纸,签字同意,说不能把幸福建在别人痛苦上。5月20日,沈阳法院判准离婚,她分了点财产,继续在图书馆干活。 那年她29岁,摆脱了旧身份,成了普通人。1958年,她嫁给吉林广播电台工程师黄毓庚,婚礼简单,生了个儿子叫黄焕新。 后来她参与政协活动,当长春市政协委员,还捐了些宫廷旧物给博物馆。晚年她得肝硬化,住院治疗,2001年4月24日在长春去世,享年73岁。 她的日子从皇妃到普通职工,跨度大,但她适应了新生活,没再纠缠过去。溥仪那边,继续在管理所改造,1959年12月获特赦,出狱去北京。 先住妹妹家,帮忙干家务。1960年到植物园上班,浇水除草啥的。1961年调文史委员会,整理资料。1962年娶护士李淑贤,两人婚后互帮互助,他还出版自传。 1967年他肾病住院,10月17日去世,享年61岁。骨灰先存公墓,1995年迁陵园。他的后半生,从战犯到公民,变化巨大,但婚姻上总有遗憾。 两人离婚后,各走各路,李玉琴找到了新幸福,溥仪也重新开始。这事反映出时代变迁,旧婚姻在新时代站不住脚。
溥仪和李玉琴的婚姻,从伪满洲国到新中国,跨越了动荡年代。两人本无深厚感情,结合更多是时代产物。 离婚后,她过上平凡日子,生儿育女;他改造后融入社会,再婚安度晚年。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婚姻得有互懂互敬,不然再长也维持不住。 管理员那次破例,本想帮忙,结果适得其反。时代变了,人也得变。李玉琴的决定,体现了女性觉醒。她等了那么久,最终选择自己路。 溥仪生理缺陷和旧习气,让他婚姻屡屡失败。这事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历史遗留问题。想想看,15岁进宫,苦等12年,一夜后离婚,这中间有多少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