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0年,朱棣将3000宫女全部活剐。行刑时,他亲临现场观赏全过程,看着刽子手凌迟处死宫女。一位宫女熬不住刑,破口了痛骂朱棣:我们何罪之有? 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谥号永乐,生于1360年,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元璋死后,皇位传给了朱棣的侄子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但朱棣不服气,他当时是燕王,手握重兵,1399年发动了靖难之役,打了三年仗,1402年攻下南京,自己坐上了龙椅。 朱棣在位时干了不少大事。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建了紫禁城,这地方后来当了500年的皇宫。他还让人编了《永乐大典》,收录了当时能找到的几乎所有知识,堪称文化史上的壮举。还有郑和下西洋,七次远航,把大明的威名传到了东南亚、印度甚至东非。他是个有野心、有能力的人,但这些成就背后,他的手段也硬得吓人。 朱棣当皇帝后,最看重的就是军事。他亲自带兵打了五次北伐,对付蒙古人,想把大明的北部边境守得固若金汤。1410年第一次北伐,他带着十多万大军,抓了几个蒙古头领,算是开了个好头。可蒙古人不是好对付的,后面1414、1422、1423、1424年的几次战役,打得没那么顺利,死了不少兵。虽然没彻底灭掉蒙古威胁,但这些仗至少让边境安稳了些。他的军事行动耗资巨大,也显示了他不惜一切保江山的决心。 好了,说到正题。1420年,朱棣正在北伐蒙古,半路接到消息,说他一个妃子崔氏死了,死得不明不白。宫里立刻炸了锅,有人怀疑是宫女干的,于是展开调查。据说查出来有个大阴谋:一群宫女想毒死朱棣。结果,朱棣雷霆震怒,下令把所有涉事的宫女处死,总数高达3000人。 处死的方式是凌迟,就是俗称的“千刀万剐”。这是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得慢慢割肉,确保受刑人活着受尽折磨才咽气。更狠的是,朱棣亲自到场盯着,看着刽子手行刑。过程中,一个宫女实在受不了,喊出了那句“我们何罪之有?”这不是戏剧化的演绎,是史书里真真切切记下的声音。可惜,没人能回答她,刑罚照旧执行。 得说说这些宫女的背景。明朝宫女大多是普通人家的女儿,被选进宫里伺候皇帝和皇家人。她们得学音乐、舞蹈、刺绣,规矩多得喘不过气。地位高的妃子还能有点话语权,但普通宫女就是皇帝手里的工具,随时可能被牺牲。宫廷里派系斗争激烈,宫女常被卷进去当棋子。1420年这事,可能就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具体谁在背后搞鬼,史料没说清楚。 这件事在《明实录》和《明史》里都有记载。《明实录》说,1420年朱棣因宫女谋毒,杀了2800多人。《明史》也提到用凌迟处死,人数差不多。但有些史学家怀疑这些数字是不是夸大了,甚至觉得整件事可能是后人编的,给朱棣抹黑。毕竟,3000人不是小数目,执行起来得多少刽子手?还有人猜,这可能是宫廷内斗的产物,有人借机除掉对手。不过,这些疑问没定论,史书上的记录还是主流说法。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先看朱棣的性格。他打江山时就心狠手 杀伐果断,上位后对威胁自己的人从不手软。1420年那会儿,他已经当了18年皇帝,常年在外打仗,可能有点疑神疑鬼。加上宫廷里本来就勾心斗角,崔氏的死只是个导火索,给了他理由大开杀戒。也不是说他单纯嗜血,而是他觉得不狠就压不住场面。 这事对朱棣的名声影响不小。他本来是个功绩显赫的皇帝,紫禁城、郑和远航,都是他的政绩。可3000宫女的命案一出,后人提起他,总会带上“残暴”俩字。有人说他是个有远见的领袖,把大明推向巅峰;也有人说他就是个暴君,为了权力不择手段。几百年下来,他的形象变得复杂,既是英雄,也是恶棍。 这事还被写进戏曲、小说,甚至拍成影视剧。每次讲到这段,总少不了那句“我们何罪之有?”成了控诉皇权滥用的象征。朱棣的历史评价,也因为这事多了一层阴影。
1420年,朱棣将3000宫女全部活剐。行刑时,他亲临现场观赏全过程,看着刽子手
曦月谈
2025-07-22 16:29:05
0
阅读: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