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4年冬天,皇后对52岁的道光皇帝说:“今晚让我的宫女,陪您睡觉吧”。道光皇

文栋说明星 2025-07-23 10:07:49

1834年冬天,皇后对52岁的道光皇帝说:“今晚让我的宫女,陪您睡觉吧”。道光皇帝欣然答应,日夜宠幸,并封这个宫女为常在。 道光皇帝的抠门,在紫禁城里是出了名的。这位大清天子恨不得把每一枚铜板都掰成两半使,连带着整个后宫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 说到后宫,道光最心尖上的人当属钮祜禄氏,也就是后来的孝全成皇后。 钮祜禄氏刚入宫那会儿,独得道光盛宠。 短短五年光景,她就怀上了五次龙种,在后宫的位分也一路往上升,从贵人、嫔到妃。频繁的生育虽然让她的地位稳固,却也实实在在地耗损着她的身子骨,让她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有道光这样的脾性,后宫的妃嫔人数自然也多不起来。 登基十几年,册封过的有名有姓的后妃,满打满算二十来个,其中还包括一些册封不久便离世的。 说得好听点,是道光不贪恋女色;说得实在些,他就是舍不得那份银子。 要知道,位分越高,每月的份例银钱就翻着跟斗往上长,伺候的宫女太监人数也得增加,各种用度赏赐更要匹配得上身份。 每封一位妃嫔,在道光眼里都像是从他心头上剜去一块肉似的,能省则省是他最大的原则。 然而,皇帝的面子终究是要的,完全不负责任也不像话。 因此,被他宠幸过的女子,多半只给个位分最低的“答应”、“常在”名头。这样一来,既给了名分交代,银子花得又少,倒也算“两全其美”。 有一年冬天,皇后钮祜禄氏对道光开口:“今晚就让臣妾身边的宫女侍奉您安歇吧。” 道光自然是痛快地答应了。那个被推出来的宫女名叫郭佳氏,是正黄旗包衣出身。 包衣的意思,就是世世代代专为服侍皇家和满清贵族而存在的人家。 郭佳氏模样周正,心思也算单纯,一直勤勤恳恳地在主子跟前伺候。 她万万没想到,竟然会有被送上皇帝龙床的一天。郭佳氏能做的,只有尽力伺候好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皇帝。 道光对钮祜禄氏身边的这位侍女,确实也另眼相看了一些,宠幸之后不久便将她封为“常在”。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郭佳氏的晋升之路异常缓慢。 即使是在道光去世前,她的最高位分也只不过是个“佳嫔”。 说起来她像个备用品,只在帝后不便同房时填补空隙。 没有为道光生育过一儿半女,碰上这位抠门成性的主子,想再往上爬几乎是痴人说梦。 更让人瞠目的是,道光甚至曾经在后期把郭佳氏的嫔位给降了回去。 有人私下猜测,大概道光算来算去,觉得一个“嫔”位的开销还是太大,降位之后顺理成章地收回了原有品级该有的衣裳、首饰等,留着下次封赏其他低阶嫔御时再用。 这种做法,放在寻常人身上,恐怕早被骂作“过河拆桥”了。 道光的节俭,不仅仅在后宫,在前朝大臣身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为钮祜禄氏操办的那次“奢华”生日宴。 那回他难得松口说要大摆筵席,把百官高兴坏了,人人都想着终于能见识一回皇帝请客的气派。 等到宴席当天,官员们正襟危坐,看着宫人们端上一个个盖着盖子的精美托盘,心中充满期待。 谁知盖子一掀开,每人面前赫然摆着一碗热腾腾的打卤面!等了好一阵子不见下一道菜,道光才宣布:“就这些,可以开吃了。”一国之母的寿宴,席面上唯有清汤寡水一碗面,怕是连京城里稍有点脸面的平民之家都不至于如此简慢。 道光皇帝自己还一脸肉疼地在旁念叨,说为了做这碗打卤面,内务府宰了好几头猪,真是破费啊! 要不是看在皇后的份上,他断断舍不得如此“铺张”。 他好像完全忘了,底下的宗室王公、文武百官来赴宴,谁不是备了价值连城的厚礼? 随便挑一份出来,都够买下堆成小山的猪肉面粉了。 大家伙儿也只得打落牙齿和血吞,捧着面碗谢主隆恩。老话说得好,“铁公鸡拔毛”,道光的抠搜劲头,让大臣们是又无奈又憋屈,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 道光之所以在花钱上如此斤斤计较,甚至到了刻薄的地步,根源在于当时大清王朝所处的内外困境。国库银钱吃紧,天灾人祸不断,外有强敌窥伺。 道光在政事上也算勤勉,试图开源节流,严厉打击漕运和盐政上的贪腐大案——这两处是出名的油水丰厚之地。他期望通过整肃吏治,让银子回流到国库,多少能缓一口气。 无奈这些努力就像他缩紧后宫开支一样,不过是车水杯薪,解决不了根基上的溃烂。 他个人既无挽狂澜于既倒的大才,大清这艘船也已腐朽不堪,漏缝处处。道光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一点点倾斜,最终带着深深的遗憾和未尽的抱负,撒手人寰。 当年那个被宠幸的宫女郭佳氏,在深宫大院中,默默看着龙椅上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看着大清的落日沉入地平线,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她始终沉默如金,在冷宫孤寂中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故人,最终在宣统三年(1911年),以75岁高龄安然离世。 信息来源: 《清史稿·后妃传》 《清宣宗实录》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文栋说明星

文栋说明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