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茅晨月是一条“大鱼”啊! 80年代出生于上海的她,早年在复旦大学完成学业,之后赴美留学。 从2004年起,她的职业轨迹就和美国金融体系深度绑定。 最初在BB&T银行做了8年,从普通岗位做到高级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2012年跳槽到富国银行时,已经是业内小有名气的跨境金融专家。 在富国银行的13年,是她职位蹿升最快的时期。 从基层分析师起步,一路坐到信贷解决方案部门董事总经理的位置,手里攥着210亿人民币的跨境资金流。 2024年6月,她又多了个身份——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副主席,公开场合总说要“搭建中美金融高速公路”。 这话听着敞亮,可熟悉跨境保理业务的人都清楚,她负责的这块领域,向来是资金暗流最容易藏身的地方。 她的业务版图里,中资企业占了大头。 小米、蔚来、比亚迪这些响当当的名字,都曾是她的客户,融资方案上签着她的名字。 但明眼人知道,她真正深耕的领域更敏感:半导体、能源,甚至和国内军工沾边的项目。 光是公开可查的保理项目里,就有7个涉及无人机芯片、舰船动力系统,这些领域的供应链数据,每一个数字都可能关乎国防安全。 生意做得大,操作手法却不怎么能见光。 2024年,她手下团队就被查出3次虚假贸易记录,每次都是富国银行出面公关压下去。 圈内人都清楚,这背后是老套路:开假发票、把货值往高了报,再借着“应收账款”的名头,把钱悄无声息转到境外。 这种把戏在国际资金圈不算新鲜,早在2016年,富国银行就因反洗钱漏洞被美国罚了37亿美金,而她作为核心业务负责人,说自己毫不知情,谁会信? 更让人不安的是数据流向。 保理业务得攥着企业的供应链底单,小到零件采购价,大到生产计划,都是商业机密。 可她经手的这些信息,据说通过加密邮箱流到了美国。 2024年新修订的反间谍法早就明说,经济数据也算国家机密,她偏要往雷区里踩。 2025年上半年,瑞士银行一个匿名账户突然多了4.2亿美金,转账记录指向的正是茅晨月。 这笔钱还没焐热,她就被拦在了中国境内,账户也被冻结。 紧接着,富国银行的反应快得反常:连夜叫停所有员工来华,连正在谈的AI芯片融资项目都黄了,活像怕再多说一句话,就会拽出更多藏在水下的猫腻。 外交部回应时只说了“涉及刑事案件”,没提具体罪名,但这五个字分量够重。 台湾学者郭正亮猜她可能在给美国递情报,说“通过美元融资拿中国企业的秘密”,这话虽没实证,却戳中了最让人不安的点。 有人说她是“双面人”,这话不算夸张。 顶着美籍华人的身份在中国捞金,转头就把企业的核心数据往外送。 保理业务接触到的供应链底单,小到零件采购价,大到军工企业的生产计划,哪一样不是商业机密? 可在她这儿,这些都成了能换钱的筹码。 如今她被拦下,那些和她有过业务往来的企业正忙着划清界限。 小米、蔚来这些曾用过她融资方案的公司,估计得连夜翻查旧账;和她合作过的7家军工关联企业,更得仔细盘点那些涉及无人机芯片、舰船动力系统的项目,看看有没有留下什么隐患。 如今这条被称作“大鱼”的人落网了,身后那些藏着的线索,怕是还会牵扯出更多故事。 不管后续如何,有一点已经很清楚:规矩就是规矩,谁也别想踩着红线耍小聪明。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上海,一男子夜班提前4小时收工回家,发现本应上晚班的妻子,电动车停在门口,家里还
【25评论】【5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