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蒋经国在一次体检时,血糖出现了异常,也有了糖尿病的症状。可在药物治疗

优优谈过去 2025-07-23 12:07:20

1959年,蒋经国在一次体检时,血糖出现了异常,也有了糖尿病的症状。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蒋经国在饮食上毫不忌口,这就导致他的并发症出现得很早。[凝视] 1959年台北荣总医院,49岁的蒋经国拿到了改变余生的体检报告——空腹血糖205mg/dL,正常值应在70—100之间。医生建议立即调整饮食,他却在当天晚餐照常吃了三碗宁波汤圆。 这位出生于浙江奉化的政治人物,从小就爱吃家乡特产的冬瓜糖和芝麻糕,母亲毛福梅常给他做糖醋小黄鱼,一餐能吃掉半斤。1925年赴苏联留学前,行李箱里塞满了桂花糖和龙须酥。 莫斯科中山大学的伙食以黑面包和土豆为主,偶尔有甜菜汤,同学回忆他常抱怨“没有甜味的日子像在坐牢”。1937年回国后在江西赣州任专员,第一件事就是让厨师恢复做糖醋排骨。 确诊糖尿病后,美国医生建议每日糖分摄入不超过25克,但据贴身秘书记录,他早餐必有豆沙包,午餐爱吃糖醋里脊,晚上还要来碗银耳莲子羹。1962年的医疗记录显示,他一天摄入糖分超过150克。 病情在1968年急转直下,视察台中港时突然晕倒,醒来第一句话是“给我糖水”。化验结果显示血糖值飙到380mg/dL,已接近糖尿病昏迷的危险线。医生要求住院观察,他坚持当晚赶回台北参加会议。 1970年代推动十大建设期间,工作压力让他更依赖甜食,秘书透露,他办公桌抽屉常备巧克力和牛轧糖,开会超过两小时就要吃块方糖“提神”。1975年主持中山高速公路开工时,血糖仪显示数值超过4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让他的视力急速下降,1978年看文件需要放大镜,1980年公开场合已需要人搀扶。最严重的是1982年11月,右脚三个脚趾因血管坏死被迫截除。手术后第三天,护士发现他床头藏着儿子送来的绿豆糕。 荣总医院统计,1975至1985年间他因糖尿病并发症住院19次,其中5次是酮症酸中毒,3次出现肾功能衰竭征兆。1983年开始每日注射胰岛素,剂量从20单位逐步增加到80单位。 对比同样患糖尿病的企业家王永庆,严格控制饮食后活到92岁,而蒋经国去世时仅77岁,尸检报告显示肾脏萎缩至正常人的三分之一,胰腺几乎完全纤维化。 医疗团队事后分析,如果他能在确诊初期就控制饮食,配合当时已有的降糖药物,完全可以避免后期的严重并发症。但这位强势的领导人始终认为“吃点甜食能让心情好”。 1987年7月15日,他签署解除戒严令的历史性文件时,桌上放着一杯加了三勺糖的咖啡。随行医生测量血糖值为425mg/dL,劝他先打胰岛素再签字,被他挥手拒绝:“历史不能等”。 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1987年12月25日的行宪纪念大会,当时他已经双目近乎失明,靠触摸讲稿上的盲文发言。会后在车上突然昏迷,血糖值测不出来,仪器只显示“HI”。 1988年1月13日下午3时50分,台北荣总加护病房,心电图变成一条直线。死亡证明上的直接死因是“多重器官衰竭”,根本原因则是“糖尿病并发症”。病理解剖发现,他的血管像80岁老人般脆弱。 翻看他的饮食记录,去世前一周还在吃红豆年糕,主治医师后来在医学研讨会上说:“我们拥有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却改变不了一个人对甜食的执念。”这或许是对所有慢性病患者的警示。 信源: 江南都市报

0 阅读:0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