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朱棣远远见到自己的妹妹宁国公主匆匆而来,朱棣转身就想走,结果却被公主一把拽住了衣襟。公主怒气冲冲地问:“我的驸马呢?你把他弄到哪儿去了?” 朱棣作为朱元璋第四子,从小在军营环境中长大,洪武三年封燕王,就藩北平,多次率军征讨蒙古残部,积累军事实力。洪武二十三年,他突袭沙漠,擒获北元将领索林帖木儿,威名远扬。朱棣野心渐露,建文帝削藩政策一出,他借机起兵靖难,推翻侄子朱允炆,1402年登基,改元永乐。在位期间,他推行严苛统治,残杀建文旧臣,株连上千人,家族内部也充满猜忌。宁国公主是朱元璋与马皇后嫡女,生于洪武前四年,洪武十一年嫁给梅殷,当时年仅十四。 梅殷出身河南夏邑,汝南侯梅思祖侄子,精通经史,擅长骑射,朱元璋在十六女婿中最器重他,晚年多疑仍信任梅殷,遗诏授权他讨伐不臣。梅殷为人谨慎,处理军务严明,洪武十七年赈灾北平,洪武二十八年检阅凤阳军队,表现突出。朱元璋临终嘱托梅殷辅佐皇太孙朱允炆,确保江山稳固。这些人物关系紧密交织,朱棣篡位后,亲情变成权力工具,梅殷忠诚建文帝,导致悲剧命运。 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去世,朱允炆继位,推行削藩,引发诸王不满。朱棣1399年起兵北平,宣称清君侧,实际争夺皇位。梅殷奉诏镇守淮安,募兵四十万,严防燕军南下。朱棣遣使假借进香求借道,梅殷拒绝,割去使者鼻耳,放回以示蔑视,激怒朱棣。朱棣绕过淮安,从扬州渡江,1402年攻克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梅殷虽有重兵,却未出兵截击或救援京城,这点历史争议大,有人说他坐观成败。朱棣登基后,逼迫宁国公主咬指写血书劝梅殷归降,梅殷见信后归顺南京。 觐见朱棣时,梅殷以“劳而无功”回应朱棣慰问,暗讽篡位,朱棣虽表面不动声色,但心生芥蒂。梅殷归降后,常有不满言行,朱棣派人监视其府邸,加剧矛盾。永乐二年,都御史陈瑛奏报梅殷藏匿逃犯,朱棣借此施压。整个过程显示朱棣心机深沉,利用亲情瓦解对手,梅殷忠诚虽显,却无力扭转大局,宁国公主夹在兄妹与夫妻间,备受煎熬。 永乐三年十月,梅殷上朝途中过笪桥,被谭深和赵曦推挤落水溺亡,两人伪报自杀。都督许成路过目击,上书揭发,朱棣下令审讯。谭深和赵曦供出系朱棣命令,朱棣命人击落他们牙齿,无法再言,然后处斩,抄家掩盖真相。朱棣赐梅殷谥号荣定,封许成永新伯,表面悲痛。梅殷仆人瓦剌灰证实凶手,请求用凶手手足肠子祭奠主人,事毕自尽。宁国公主闻讯,认为兄长涉案,进宫质问朱棣要人下落,朱棣推说已处决仇家,让她别纠缠。 朱棣封梅殷两子为官,告诫念及母亲情分,又写信给公主称不追究梅殷过失,已惩凶手。这件事暴露朱棣残忍本性,他对建文旧臣株连广泛,杀害方孝孺等数百人,梅殷作为外戚也没例外。历史记录显示,朱棣登位后,继续清洗异己,迁都北京,编修大典,派郑和下西洋,但内部高压统治不变。宁国公主守寡,余生多次获赐钞锞彩币,永乐二十二年进封大长公主。 靖难之役从洪武末年削藩开始,到朱棣巩固皇位结束,持续影响明朝政局。朱棣起兵时兵力不足,却以灵活战术屡胜,消灭朝廷主力,显示其军事才能。但他违背朱元璋遗训,削兄弟藩位,恢复周监国制,暴露无情帝王本性。梅殷事件中,朱棣利用血书逼降,事后暗杀灭口,伪装成仇杀,历史佐证其主谋嫌疑。宁国公主作为受害者,从父亲宠女到兄妹对峙,再到守寡养老,体现了皇室亲情的脆弱。朱棣在位二十二年,五征蒙古,病逝于北征途中,享年六十四,葬长陵。 朱棣统治后期,继续高压政策,对建文忠臣屠戮不止,株连家族上千。宁国公主虽获进封,但丈夫惨死后,生活孤独,至宣德九年去世,享年七十一。梅殷之死引发历史争议,有人说他拥兵四十万却不援京师,坐视朱棣得手,显示其局限性。但朱元璋托孤信任他,遗诏授权讨逆,证明其忠诚。朱棣篡位后,改史书焚毁建文记录,永乐大典虽宏大,却掩盖靖难真相。
有一天,朱棣远远见到自己的妹妹宁国公主匆匆而来,朱棣转身就想走,结果却被公主一把
柴扉半掩幽梦
2025-07-23 15:09:21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