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杜月笙去黄浦江边垂钓,过来了一帮地痞流氓,找杜月笙索要垂钓费,杜月笙道:

瀚霖学史本人 2025-07-23 15:37:00

有一天,杜月笙去黄浦江边垂钓,过来了一帮地痞流氓,找杜月笙索要垂钓费,杜月笙道:“我没钱,你找你们的老板过来吧!”

1933年7月的一个午后,黄浦江十六铺码头上发生了一件事。杜月笙正在码头边钓鱼,几个收保护费的小混混走了过来。这些人自称是张啸林手下,要求杜月笙交钱才能继续钓鱼。

杜月笙当时已是上海滩三大亨之首。从1920年代末开始,上海滩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微妙变化。最初是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三足鼎立,但到了1930年代,杜月笙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老师黄金荣。

张啸林的手下敢向杜月笙收保护费,说明两人之间的矛盾已经公开化。杜月笙让这些人回去叫张啸林亲自来谈,显示了他对自己地位的清楚认知。

张啸林接到消息后,确实亲自赶到了码头。两人见面后,张啸林主动示好,这件事最终平息。但这个小插曲成了两人公开对立的起点。

杜月笙在1931年成立了恒社,这是一个集商业、政治、社会活动于一体的组织。恒社成立后不久,张啸林也建立了忍庐,两个组织在上海滩形成了竞争关系。恒社主要从事金融投资和慈善活动,忍庐则更多涉及传统的帮会业务。

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这成了两人矛盾加深的转折点。杜月笙因为与国民政府关系密切,提前得到了政策消息,及时调整了投资布局。而张啸林对此毫无准备,在货币改革中损失了大笔资金。

这次经济损失让张啸林对杜月笙的怨恨更深,两人在商业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从码头运输到金融放贷,几乎每个领域都有冲突。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两人的分歧达到了顶点。日军占领上海后,开始拉拢当地的社会势力。日本人曾经向杜月笙开出3000万日元的价码,希望他配合占领当局的统治。杜月笙明确拒绝了这个提议,并且在1937年11月离开上海前往重庆。

张啸林的选择完全不同,1939年,他接受了汪伪政府的任命,担任了上海市督办等职务。这个决定让他彻底站在了日伪一边,也与杜月笙划清了界限。

张啸林与日伪合作的消息传开后,引起了抗日力量的关注。军统局开始策划针对他的行动,并且成功策反了他的贴身保镖林怀部。

1940年8月28日晚,张啸林在自己的住宅内被林怀部开枪击毙。这次刺杀行动计划周密,林怀部在行动后成功脱身,后来加入了军统组织。

杜月笙在重庆期间,积极参与了抗日活动。他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为国民政府筹集资金和物资,还组织了一些情报收集工作。抗战胜利后,杜月笙回到上海,但发现情况已经大不相同。

1949年4月,杜月笙离开上海前往香港定居。在香港期间,他主要从事一些小规模的商业投资,生活相对平静。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享年63岁。

张啸林选择与占领者合作,虽然获得了短期的权力和利益,但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杜月笙虽然失去了在上海的基业,但保持了民族立场,得以善终。

杜月笙从码头工人起家,最终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张啸林出身相对较好,受过正规教育,在金融和实业方面都有建树。但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两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在那个年代,帮会组织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黑社会,它们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管理功能。杜月笙和张啸林都曾经为维护地方秩序发挥过作用,但在外敌入侵时,个人品格的差异就显露无遗。

0 阅读:71
瀚霖学史本人

瀚霖学史本人

诉说古今历史,以古为镜,知兴替,学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