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曾经的抗日英雄,有着“双枪老太太”美称的赵洪文国,被押赴到刑场,当时组织曾考虑她抗战有功,本想宽恕她,但她伤害三百多名烈士的家属极力反对,最终她被判处死刑,即使在临死前,她仍一脸倔强......
曾有一个让侵略者胆寒的名字“双枪老太婆”,她一度是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激励了无数国人,可谁知,历史的结局却无比吊诡,这位民族功臣最终在公审大会上被判处死刑。
赵洪文国1880年出生于东北岫岩县一个没落的满清贵族家庭,家道虽然落败,但骨子里的那份倔强却没丢。
幼时,家人把她当男孩养,这反而塑造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更难得的是,她天生就是个神枪手,一手顶尖的枪法,连山里的老猎户都自愧不如,十几岁时,她嫁入赵家,冠上夫姓,从此就叫做赵洪文国。
夫妻俩勤俭持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她为人又仗义,乐善好施,在当地赢得了好的名声。 眼看晚清政府腐朽无能,列强横行,赵洪文国心里比谁都急,怀着这份忧虑,她把多年积蓄全部捐出,办了一所小学,想靠教育救国。 然而,她的梦做了二十一年,就被日本人的铁蹄踏碎,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这深深刺痛了赵洪文国。
年过半百的她,干脆抄起了枪,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把侵略者赶出去,她和儿子赵侗变卖家产,购置武器,在辽宁丹东一带拉起了一支民间抗日武装,名为:赵家军。 赵洪文国左右开弓,两把手枪指哪打哪,再配合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很快就在东北打出了名气,队伍从最初的几百人迅速壮大到上万人,成了东北抗日的一面旗帜。 全面抗战爆发后,她的部队还曾并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攻破过日军监狱,解救了不少共产党员,经此一役,“双枪老太婆”的威名响彻全国,成了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也正是在声望的顶峰,赵洪文国的人生迎来了转折,一个战功赫赫的抗日英雄,自然成了国共两党都想争取的人物。
起初,她似乎还在观望,甚至安排儿子赵侗带队加入过八路军,不过,国民党那边抛出的橄榄枝,分量实在太重,蒋介石对她青睐有加,不仅把她请到家中款待,为了拉拢她,更是说起了甜言蜜语。 这种非同寻常的礼遇,加上美械、德械的装备补充和高官厚禄的许诺,对这位江湖气的女中豪杰来说,实在是太重,她认定自己遇到了“知遇之恩”,从此死心塌地追随蒋介石,甚至把儿子也从八路军里拽了回来,一同站到了共产党的对立面。 如果说蒋介石的拉拢是引子,那儿子的死,就是把她彻底推向深渊的最后一掌,1939年,她的儿子赵侗在河北与八路军的冲突中被击毙。 丧子之痛让年近花甲的赵洪文国悲痛欲绝,她将这笔血债全部算在了共产党头上,从此走上了一条疯狂反共的死路。
蒋介石也恰好利用了这份仇恨,让她把原本对准侵略者的枪口,掉过头来,瞄准了昔日的同胞。 从抗战后期到解放战争,她为国民党冲锋陷阵,手上沾满了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鲜血。 国民党倒台后,蒋介石跑去了台湾,但赵洪文国却没走,她选择留在西南,继续组织武装,负隅顽抗。 她纠集土匪,发动暴乱,屠杀农会干部和解放军战士,行径残暴,这位曾经的抗日英雄,此刻已完全背弃了她当初想要保护的人民。 1950年2月,解放军包围了她的藏身之处,她一度侥幸逃脱,但终究没能躲过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最终落网。
同年7月,经公审后,赵洪文国被判处死刑,直到枪响的那一刻,这个70岁的老人依旧紧咬牙关,眼神里全是顽固和不甘,没有丝毫悔改的意思。 念及她早年的抗日功绩,毛主席最终特批,对她的家人予以宽大处理。 赵洪文国的一生,一半是传奇,一半是悲剧,她因性格里的坚韧和勇敢而名垂青史,也因政治上的偏执和仇恨,亲手将自己送上了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