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5年,酒后回到寝宫的康熙一把抱住了正在铺床的小宫女,当晚就将她宠幸了。谁也想不到,仅仅一次,小宫女便生下皇子。而这对母子成了康熙朝最大的赢家。
1685年一个寻常的夜晚,康熙皇帝在饮下鹿血酒后又喝了酒,有些醉意地回到寝宫。
他发现一个新来的小宫女正在为他铺床。
宫女年轻秀美,康熙皇帝一时兴起,当晚便临幸了她。
事后,康熙皇帝没有特别在意这次偶遇,那个宫女名叫万琉哈氏,没有立刻得到任何封赏。
一个月后,万琉哈氏发现自己怀了身孕。
这在后宫是瞒不住的大事,很快康熙皇帝和当时的太皇太后孝庄都知道了。
看在皇室血脉的份上,康熙皇帝封万琉哈氏为答应。
十月怀胎,万琉哈氏在寒冷的冬天生下了康熙的第十二个儿子,取名胤裪。
因为生下皇子有功,万琉哈氏被晋升为贵人。
但她身份依然低微,不够资格亲自抚养皇子。
就在这时,抚养康熙长大的孝庄太皇太后去世了。
陪伴孝庄一生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悲痛欲绝,心灰意冷,也想追随老主人而去。
康熙皇帝对苏麻喇姑感情深厚,视如亲人,自然不愿看到她这样消沉。
他看到襁褓中的十二阿哥胤裪,想出了一个办法。
康熙皇帝恳请苏麻喇姑帮忙抚养胤裪,理由是孩子生母位份低,在后宫难保平安,需要一位有资历、值得信赖的人来照顾。
看着小婴儿胤裪酷似康熙小时候的样貌,苏麻喇姑心中涌起温情,不忍拒绝,也找到了活下去的新寄托,便答应下来。
从此,十二阿哥胤裪就养在了苏麻喇姑身边,而他的生母定贵人万琉哈氏,则默默无闻地生活在后宫,变得非常低调。
胤裪在苏麻喇姑无微不至的照料下一天天长大。
苏麻喇姑不仅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更是在言行举止上用心教导他。
随着胤裪读书识字,渐渐懂事,苏麻喇姑越来越衰老。
她深知皇室权力斗争的残酷,预感到康熙皇帝的儿子们将来必然为了皇位激烈争夺。
因此,苏麻喇姑常常教导胤裪,让他明白满足常乐的道理,不要贪图大功,平安度过一生才是福气。
康熙四十四年,劳苦功高的苏麻喇姑平静离世,留下了胤裪。
时间证明苏麻喇姑的预见没错。
康熙晚年,果然爆发了惨烈的“九子夺嫡”。
几位年长的皇子,连同他们的支持者,明争暗斗,手段激烈。
此时已经成年的十二阿哥胤裪,始终牢记苏麻喇姑的教诲。
在整个惊心动魄的夺嫡过程中,他不去主动争取皇位,也不参与任何皇子派系的争斗。
面对各方势力抛来的橄榄枝和试探,他一概婉拒,保持中立,尽量置身事外。
虽然这并没有让他获得特别的恩宠,但也使他避开了风暴中心最致命的漩涡。
最终,皇四子胤禛胜出,成为雍正皇帝。
雍正即位后开始清理昔日的政治对手。
那些参与夺嫡的兄弟们,下场大多悲惨,或被圈禁,或被流放。
相比之下,胤裪虽然也受到牵连和猜忌,处境一度微妙紧张,但终究没有遭受毁灭性打击。 雍正皇帝也承认胤裪相对谨慎低调。
后来,雍正将他封为和硕履亲王。
在整个雍正朝期间,胤裪这位履亲王都稳稳当当,平安度过了雍正皇帝的统治时期。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康熙十二子和他的生母定太妃的结局,在清史中都算得上平和长寿。
万琉哈氏晚年被雍正、乾隆两代皇帝尊奉为定太妃,备受礼遇,最终以九十七岁高龄善终。
她的儿子胤裪,也就是履亲王,同样安享晚年,于乾隆二十八年逝世。
这段宫廷往事留下的痕迹至今仍被寻觅。
胤裪留存下来的文物,特别是那枚珍贵的金质印章,现在成了连接那段历史与今天的桥梁。
这枚印章近年曾被博物馆精心展出,引来不少对清代皇家历史感兴趣的观众专程来看。
也许正是苏麻喇姑当年那句“平安是福”的朴素道理真正点透了人生。
万琉哈氏那晚无端被康熙临幸,看似是祸事,谁能料到却是她漫长安稳生涯的起点。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她和她的儿子,在那个凶险年代里,凭着几分谨慎和运气,反倒成了活得最久也最安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