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乌克兰蝗灾的新闻,突然意识到这种堪比瘟疫和战争的灾害似乎很久没有出现在中国了

芸霄记史 2025-07-24 18:15:22

看到乌克兰蝗灾的新闻,突然意识到这种堪比瘟疫和战争的灾害似乎很久没有出现在中国了,对此,我们应该感激一个人:马世骏。   蝗虫对于我国农民来说一直是挥之不去的恐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蝗灾在中国简直就是灾难的代名词。   查查史书,从几千年前开始,几乎隔几年就有蝗虫作乱,田地被啃光,庄稼绝收,农民一年辛苦全白费。   不只是经济损失,大蝗灾甚至会引起饥荒和动荡。像1942年河南的蝗灾,很多人至今难以忘记。   可是现在,很多中国人印象中已经很久没有大规模蝗灾了,蝗虫似乎“消失”了,田里的收成都有保障。   这不是蝗虫自己消停了,而是科学家找到了解决办法,而这里面,马世骏就是关键人物。   上世纪五十年代,马世骏还在美国学昆虫生态,本来前途光明。   结果那年冬天,国内发来急信,希望他回去帮助解决蝗灾,面对国家的需要,马世骏果断放下学业,直接回到中国,投身到治蝗的第一线。   他没选择留在研究室里,而是直接跑到被蝗虫折磨得最惨的洪泽湖一带。   走进滩涂荒地和蝗虫窝,他白天巡查、晚上记录,几乎吃住都和助手们泡在野外。   他们不是为了杀多少蝗虫,而是想找出蝗虫哪里来的、怎么爆发的。   连续几个月下来,他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他发现,一到旱季,湖里的水退了,大块泥滩露出来,这些地方就成了蝗虫产卵的乐园。   等雨水来了,水位上涨,蝗虫孵不出来,灾情自然缓解,其实蝗灾的反复,根子就在于水利和土地利用方式。   马世骏据此提出,光靠农药和抓捕不是长久办法,必须结合改造生态,把蝗虫滋生地直接“铲掉”。   于是他建议,把蝗虫最容易繁殖的荒滩改成鱼塘或者农田,让蝗虫的老窝彻底消失。   山东微山湖就是第一个试点,他们把一大块蝗灾重地变成了水产养殖区。   这样改完以后,蝗虫没地可去,收成反而多了,老百姓也得了实惠,很快这个方法全国推开,效果立竿见影。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到六十年代末,蝗灾明显减少,1977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少有的蝗灾低风险国家,历史上被蝗虫困了几千年的情况终于被扭转了。   但真正要治蝗,光有水利和土地调整还不够,马世骏还知道蝗虫可能卷土重来。   他和团队设计了监测与预警系统,收集气象、土壤等数据,科学判断哪里可能出问题。   1991年,这套模型成功提前42天发现了华北蝗虫风险,全国各地提前防控,避免了巨大损失。   可以说,今天中国大多数人不用再害怕蝗灾,背后正是马世骏和无数科学家几十年默默坚持的成果,田地里的粮食、饭桌上的米,无不是他们为国家争来的安心和保障。   回头再看,面对蝗虫这样的自然灾害,中国其实也曾经束手无策,但只要有人肯踏实研究、搞清自然规律,再难的困境,也能被逐步破解。   生活在今天也许很难体会老一辈人被蝗虫折磨的日子,但正是那些像马世骏一样的人,让灾难变得遥远,让我们可以安心吃饭。   信源:两千年的蝗灾,被这位先生消灭了——澎湃新闻

1 阅读:174

评论列表

人海里的战斗鸡

人海里的战斗鸡

2
2025-07-24 19:11

功在当代,福泽天下[点赞] 这样的都应该进现代凌烟阁

用户10xxx78

用户10xxx78

1
2025-07-24 19:06

前两年记得张家口还是哪儿,说是闹蝗灾,人们疯了的去补蝗虫吃个稀罕,生怕去晚了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