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像土坷垃,却是导弹、电动车、iPhone 马达的命根子;芯片像硅片,却决定云算力、战机雷达、甚至 TikTok 的生死。于是过去三年,全世界看到一场“土坷垃”与“硅片”的贴身肉搏——美国每次把芯片清单拉长,北京就把稀土闸门拧紧;北京刚松手,华盛顿又悄悄往清单里塞新名字。外人看得眼花缭乱,其实故事主线就一句:两边都不敢真下死手,却又都舍不得先眨眼。 2025 年 7 月 28 日,斯德哥尔摩老城区一间 19 世纪的灰石会议厅里,美国财长贝森特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隔着长桌坐了整整五个小时。没有合影,没有茶歇,美方记录员后来透露,双方一上来就摊牌:美国要中国把稀土出口审批周期从 45 个工作日缩到 15 天;中国则要美国把英伟达 H20 芯片的阉割版彻底放开,还要把 EDA 软件许可证一并松绑。翻译官还没翻完,中方代表直接把一张 2024 年海关统计表推到对方面前——美国 78% 的镝铁合金、67% 的钕铁硼磁体,全都写着“Made in China”。气氛瞬间凝固。 这一幕并不新鲜。往前倒三个月,伦敦兰开斯特府 14 小时的马拉松谈判里,美方谈判代表一度拍桌子威胁“联合盟友自建稀土链”,中方副代表随手甩出另一份数据: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 2024 年财报,稀土分离成本比包头高 3.2 倍,纯度还低两个等级;美国芒廷帕斯矿重启七年,分离环节依旧得把半成品空运到中国做精炼,来回一趟碳排放就多烧掉 1.8 万吨航油。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当场沉默,被记者拍到深夜独自站在泰晤士河边抽烟。 芯片战场同样刀光剑影。2024 年 10 月,美国商务部一纸新规把 H20 算力再砍 30%,英伟达股价当天蒸发 1200 亿美元。黄仁勋三次飞北京,第一次吃了闭门羹,第二次只见到地方商务局副局长,第三次干脆被安排参观中关村展厅,现场给他演示华为昇腾 910C 跑大模型——算力 256 TFLOPS,功耗比 H20 低 18%。黄仁勋在返回硅谷的航班上写下内部邮件:“We are now the underdog in China’s AI market.” 这封邮件后来被《华尔街日报》全文刊出。 真正让美国国防部坐不住的,是稀土库存红灯。2025 年 4 月北京突然对七种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五角大楼连夜核算:F-35 战机每架需要 417 公斤镝铁合金,现有库存只够 92 架,而洛马全年计划是 156 架。三天后,美军罕见公布“替代供应链计划”,拨款 10 亿美元,结果招标文件里赫然写着“需提供中国以外的高纯镝铁合金样品”,应标企业只有两家,一家在马来西亚,年产能 200 吨;一家在加拿大,实验室级别。消息一出,美国稀土概念股集体跳水。 北京也有自己的痛点。光刻机、EDA、高带宽内存,三样仍像三根钉子钉在心脏。2025 年 6 月,美国把泛林、科磊、科休三家设备商的最新维护合同全部冻结,长江存储扩产计划被迫推迟一个季度。中国反制手段是启动《反外国制裁法》,三天内西门子 EDA、楷登电子收到律师函,随即恢复对华技术支持。看似扳回一局,但业内人士都清楚,国产 28 纳米以下光刻机量产仍要两年窗口——两年,足够美国再出三张王牌。 于是谈判桌成了拉锯机。北京松一点稀土,华盛顿就放一点芯片;华盛顿刚放,北京又把审批门槛悄悄抬高。斯德哥尔摩会谈结束前,双方只达成一个“技术性一致”:把关税休战期再延长 60 天,稀土和芯片问题“留待后续专业会议讨论”。贝森特走出会场时对媒体苦笑:“至少我们还有下一次见面的理由。” 故事讲到这儿,你会发现没有真正的赢家。美国高科技巨头离不开中国稀土精炼,中国先进制造也绕不开美国技术授权;两边都想用时间换空间,却又害怕对方先跑出加速度。下一轮谈判地点还没官宣,但稀土和芯片的账本已经摊在阳光下:谁能把土坷垃炼成更高附加值的永磁电机,谁能把硅片推进到更先进的节点,谁就能把主动权握在手里。剩下的,都是烟雾弹。 人民日报7月29日发文《中美第三轮经贸会谈在瑞典举行》,用一句话点题:“合作需要诚意,较量仍在继续”;环球时报同日报道指出,“延长关税休战只是中场哨,稀土与芯片的深层矛盾仍待解决”;大公网则在 29 日晚的社评里提醒,“美国若继续把经贸议题政治化,任何技术换资源的算盘都将落空”。三篇官媒稿件,没有一句“胜利宣言”,却把这场世纪博弈的底牌翻给了所有人看:谁能先补齐自己的短板,谁就能把对方逼到下一道墙角。 对此怎么看?
稀土像土坷垃,却是导弹、电动车、iPhone马达的命根子;芯片像硅片,却决定云
森森视野
2025-07-29 21:13:52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