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建成后,迟早要被炸掉。”1992年,说出这句骇人听闻的话的不是别人,正

长河观澜 2025-07-31 08:04:13

“三峡大坝建成后,迟早要被炸掉。”1992年,说出这句骇人听闻的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黄万里。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滋养了无数中华儿女,但治黄问题始终是历代政府需要解决的难题。黄河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也是一个让人既敬畏又头疼的存在。它以频繁的淤积、决口和改道著称,曾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 历代政权都将治黄列为国之大政,从某种意义上讲,治理黄河的历史就是治国理政的一部分。然而,黄河治理的成效却一直不甚理想。特别是近现代,1840年至1938年之间,黄河几乎每年都发生洪水灾害,其中66年发生了决口,造成了大量的民众流离失所和生命财产损失。 据统计,从1368年到1949年,黄河流域经历了长达600年的大旱灾,其中有61年遭遇严重干旱,几乎每十年就一次。最为严重的是1942年的中原大旱,河南省饿死的民众达300万之多。 新中国成立前,黄河干流上甚至没有一座水库来调节水量应对旱情。而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治黄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1952年,毛泽东亲自视察黄河,提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指示。这一时期,黄河流域的水利设施建设逐渐加强,为治理黄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依靠制度优势、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措施,黄河流域的旱情得到了有效缓解,曾经“赤地千里、流民塞道”的景象逐渐消失。黄河虽然仅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但却支撑着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灌溉需求和14%的国内生产总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进入20世纪50年代,黄河治理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全国各地的水利专家齐聚三门峡,决定修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以期从根本上解决黄河的洪水问题。其中一些专家对三门峡大坝可能引发的泥沙淤积问题提出了质疑,但黄万里是唯一一个彻底反对该项目的学者。

一九九二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内人声鼎沸。这是一场关于三峡工程建设方案的重要表决会议。会场中,代表们热切地讨论着这项被誉为"世纪工程"的宏伟计划。就在一片赞同声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了起来,他就是清华大学的水利专家黄万里教授。 当黄万里说出"三峡大坝建成后,迟早要被炸掉"这句话时,整个会场顿时安静了下来。这位已过古稀之年的水利专家,以他一贯严谨的学术态度,提交了一份数千字的详细论证报告,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三峡工程的忧虑。这份报告虽然在当时并未得到多少关注,却在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黄万里并非无的放矢。作为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他的学术背景极为深厚。他的父亲是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这样的家庭背景让他从小就接受了严谨的治学态度。上世纪三十年代,黄万里远赴美国深造,师从当时的水利泰斗,专攻河流动力学和泥沙运动理论。回国后,他致力于中国河流治理问题的研究,尤其在长江、黄河的治理方面贡献突出。 在学术界,黄万里因其独特的见解和直言不讳的性格,被同行称为"水利狂人"。这个称号背后,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对中国水利事业的执着追求。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就开始了对长江流域的系统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他经常要徒步丈量河段,仔细记录水文数据,有时甚至要在江边露营,只为了获取最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1937年,26岁的黄万里学成归国,并很快收到了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的邀请,请他担任水利系主任。然而,黄万里并未接受这个职务,而是婉拒了这一机会。对当时的黄万里来说,与其呆在校园里授课,他更愿意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亲自进行实地调查,积累第一手的水文资料。这一决定,也奠定了他日后对水利事业的独特视野与深刻理解。 十年间,他几乎走遍了黄河流域的每个角落,亲眼目睹了黄河两岸民众的生活状况,并深入了解黄河的水土流失问题。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黄万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治水思路:首先要弄清楚河流的自然特性、流域的地质和地理情况,接着再根据这些自然规律来进行水利开发,而非单纯依赖传统的人工工程措施。这种因地制宜的治水理念,也成为他后续工作中的重要指导原则。 退休后,黄万里依然坚持教学和学术研究,时常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论文。虽然在他的一生中,职称始终停留在二级工程师(教授)的水平,黄万里对此并不计较,但他始终认为,这样的资历设定并不能真实反映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尤其是在他被要求申请带博士的职位时,他直言:“我有资格带博士,我不用申请,应该由学校聘请,而不是我主动去申请。” 1998年,长江发生了特大洪水,黄万里深感自己之前在教学中的不足,因此决定再次走上讲台。他向水利系提出申请,要求开设一堂关于水利学的讲座,并且希望能够传授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与知识。他常说:“父亲教导我要一生为农民服务。我想,记住民生,记住良知,是创一流的先决条件。” 黄万里对三峡大坝的反对,也并非没有理据,而是在他看来,水利工程应当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和科学论证。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长河观澜

长河观澜

关注我!带你领略中华历史文化!